记者高扬
见到万海群时,他正在小雨点爱心帮扶救助中心的办公室内整理近一年的帮扶活动记录。每张活动登记表格内,都详细注明了帮扶主题、时间、地址、内容、参与人员等信息,每一页就是一件暖人心的小事。
整理这些登记表,万海群费了一番心思和工夫,待所有的登记表装订成册后,看着厚厚一摞的“爱心帮扶档案”,他很有成就感地说:“看,这是救助中心所有热衷公益事业人的满满爱心!”
在慰问贫困家庭、捐资助学、敬老爱老等扶危济困活动中,总能看到万海群忙碌的身影。在城市卫生清洁、文明劝导、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现场,万海群都曾留下了足迹。怀着一颗助人的热忱之心,关怀着他人,关注着社会,万海群说:“做好事和热衷公益事业,是把‘心愿’化成了‘行动’。”
时间追溯到1999年,那时的万海群组建了一支婚庆车队并担任队长,因为在电视上看到了一篇新闻报道,万海群萌生了带领婚车司机一起做公益的想法。“记得在电视看过,一位老人拾荒攒钱供一个学生上学。那个场面,既温暖也有心酸,当时我就冒出了一个念头:我有个车队,把司机们的力量集中起来就可以做些助人济困的好事,也许一件小事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从那时候开始,做公益的想法就在万海群的心里扎了根,他把司机们召集到一起,商量着将每次出婚车赚的劳务费拿出一些,作为车队的帮扶资金。就这样,在万海群的带领下,按照约定,每次出车运营,每位司机都会主动拿出10块钱,注入到车队的“爱心资金池”内。
万海群和志愿者们托起了贫困家庭学子上学的梦想,给困难不幸的家庭带去了温暖。如今,正在读大学二年级的冯媛为学业忙碌着,正是由于有了万海群及其车队爱心人士的捐资助学,才让她实现了踏入大学校园的梦想。高中时期,父亲重病、母亲疾病缠身,坚强的冯媛坚持努力读书,成绩优异。万海群得知后,带领车队队员为冯媛父亲筹募医药费,并承诺每月捐助200元生活费,直到她走进了大学校园。小女孩边月的妈妈杨香云被确诊为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短短半个月时间,医疗费用就花光了家中积蓄。万海群一边发起为患者寻找配型血型的活动,一边组织队员为患者捐款,筹集了3万多元的善款送到了边月手中。“心里特别激动,一定会好好给我妈治病,不辜负大家的爱心。”除了感谢,边月也随即加入到万海群的爱心团队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人。
除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万海群还经常带领救助中心的爱心人士去看望孤寡老人。“有时候帮助别人不仅仅停留在物质上,特别是对一些老人来说,经常去看望他们,一声声关爱的问候,也会让他们倍感温暖。”万海群说,每次去敬老院慰问,他都很有感触。“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们,见到志愿者都特别激动,我能深刻感受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你送的米面油,也不是慰问金,而是一种陪伴、一种精神的力量。”
随着帮助的人越来越多,万海群决定成立一个慈善组织,一门心思做公益,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就这样,小雨点爱心帮扶救助中心在2012年6月成立了,并在2016年8月,成为昌黎首家政府批准的公益民间团体。
在给爱心帮扶救助中心起名字的时候,万海群的脑中总是浮现“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最终,他把这个团体命名为“小雨点”。“别看小小雨滴势单力薄,但大海就是靠这些渺小的力量汇聚而成的。滴滴小雨点,爱心洒人间,最终汇成一片爱的海洋。”万海群说。
“小雨点”成立六年来,万海群和他的团队找寻走失人口、看望孤寡老人、捐助贫困学生、慰问困难群众……太多太多的事件记录着这个民间爱心团体的善举。截至2017年底,小雨点爱心帮扶救助中心共捐助善款200多万元,爱心寻人团出动车辆百余辆次,发展爱心会员500余人,寻人50余次,成功40余次,在创城、绿化造林等各种公益活动中,团队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小雨点”的爱心力量无处不在。
2017年11月,“小雨点”以团体名义入选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代表,荣登“河北好人榜”。“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芒;一粒微尘,能够注解道德的力量。万千雨点汇聚成上善之水,用滚烫的心和热情的手,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让爱与温暖成为主旋律,用乐善好义传递正能量,使碣石大地鲜花着锦、洒满阳光!”每每提及这段“河北好人榜”为“小雨点”而作的解说词,万海群和队员们既欣慰又倍感责任重大。
如今,小雨点爱心帮扶救助中心在昌黎县杏树园村设立了办公场所,救助中心的志愿者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爱心之家”。万海群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小雨点”,把爱心传递下去,接力沈汝波,通过件件善举,让社会充满爱。
即便前方还有种种困难,万海群依然坚定地说:“善行,我们一直在努力!”
编辑: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