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宁
5月4日,海港区驻操营镇龙泉庄村。站在山脊处,眼前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重重群山。对于这个山地多耕地少的小村庄来说,如今已时过境迁。依靠大力推广板栗种植,生活在这里的山里人已经摆脱了“穷怕了”的生活。住洋房、开小车、在城里给儿女买房……荒山里长出来的财富,让龙泉庄人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龙泉庄人能够过上如今的富裕生活,有一个人可谓功不可没——村党支部书记温守文。对于温守文这个名字,很多秦皇岛人都不会感到陌生。2016“中国好人榜”、 2015年被中宣部文明办授予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河北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平民偶像”……一连串的荣誉,正是温守文这些年来为村民、为集体所作贡献的表述。
1950年出生的温守文,1974年1月入党并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同年6月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时不幸被脱粒机打去左前臂,造成终身残疾。出院后,他被上级安排到公社当会计辅导员,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他于1975年辞去工作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只手带领全村人改河造田种水稻,不但连续3年获得了粮食产量大丰收,还使全村人每人每年吃上了100斤大米。1990年5月,在乡亲们的要求下,温守文第二次出任村党支部书记,为给集体办企业,自己拿钱还清了村集体欠银行的14000元欠款,还用自己的小五金厂做抵押,为村集体贷款办企业,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97年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三角债拖垮了集体企业,由于精神压力大,身患多种疾病,于1997年第二次辞去了村党支部书记职务。
1999年,温守文第三次出任村党支部书记,他结合之前工作的经历,清楚地认识到要想把家乡建设好,仅凭良好的热情和愿望是不行的,发展是一门学问,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去发展才会成功。龙泉庄村山场面积大、坡地多,地处“京东”板栗产业带,他决定利用这一优势集中发展板栗产业,并提出“向荒山要产业,向荒山要财富,栽上栗树2000棵,十年楼房小轿车”的口号。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对温守文的决定持怀疑态度,温守文则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他带头开山栽树,用实际行动打消他人的顾虑,为村民生产的开展尽心尽责。
温守文的努力以及独到的眼光终于得到了回报。用了4年时间,龙泉庄村就开发荒山4300多亩,退耕还林670亩,全部栽上了板栗,栗树总量达到了43万棵,人均1200棵。目前漫山遍野的栗树已经进入了盛果期,2017年全村板栗总产90万斤,收入近756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超过18500元。全村100余户村民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占到了44%,5万元至10万元的占到了39%。富起来的龙泉庄人告别了传统的小平房、旧瓦房,住进了三层165平方米联体别墅式小楼房,还有45%的村户在市里买了楼房,60%以上的村户买了不同档次的小轿车,当初提出的向荒山要财富的口号得以全面实现。
温守文靠山吃山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他还组织村民修了近百里的山地交通运输路,现在人们开着农用车、轿车或骑着摩托车下地生产干活,回来后,利用太阳能洗个热水澡。不但本村人感到幸福自豪,也赢得了周边百姓的羡慕与称赞。龙泉庄村也为此被市政府命名为“特色产业化专业村”“省2007-2008年度绿化先进单位”,还多次被市、县两级政府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2015年还被省文明办和中央文明办评为省和国家级“全国文明村”。
按照温守文的设想,今后的龙泉庄村将借秦皇岛北部山区长城旅游大开发和旅游公路从村里路过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努力发展集观光、休闲、采摘、品尝、购物和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将村里的特色产业经济向更高、更广的范畴延伸,开辟更为丰富的乡村经济发展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