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磊
前几天,从外地回来的市民高女士去海港区东环路街道东华里社区“慧园超市”买东西,看到收银台旁多了个捐款箱。
“买东西还得捐份钱?”大眼睛、个不高、长相敦实的老板正忙着往塑料袋里装菜,见她好奇,抬头一笑说:“不用,从营业额里出。”
平日里,高女士对这个说话爽快的中年老板印象不错,“买东西差个三五角都给抹零。赶上忘带钱,下回捎来就行。”这次接触,她对超市老板的好印象又多了几分,“你这人真有爱心!”
这个经营烟、酒、茶、副食品百余平方米的超市开在东华里社区十来年了,带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街坊邻居们都爱光顾,43岁的王斌既是超市老板也是员工,人手忙不开时,他也要整理货架、收银。
其实,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斌哥爱心志愿服务队”队长,东华里社区有句流行语“有事儿找斌哥”,说的就是这个团队。
3月22日下午,王斌换上红马甲,把母亲喊到超市帮忙收银,他和队员李洪涛要去探望辖区的两位老人。
他在大家眼里是亲人
“这一家太可怜。”每次往刘振礼家走的路上,王斌总忍不住叹气。
这是一间低矮的房子,午后的阳光让屋内暗得像黄昏,地上一大堆塑料袋和废纸胡乱堆着,一个老太太低头在里面挑拣着什么。
紧挨着门口的床上,躺着一位老人,瘦得脸都凹陷了,露在外面的手臂骨瘦如柴,他就是王斌此次探望的对象——69岁的刘振礼。
王斌说:“还认得我不?认得就眨眨眼!”老人虽说不出话,可心里不糊涂,早就认出了这位经常上门的“老熟人”,咧开嘴哭了。
“我俩认识好几年了,老爷子可是个厚道人。”王斌说,刘振礼是东北人,老两口儿来秦皇岛十多年,摆小摊卖点花生、瓜子维持生计,可几年前,刘振礼得了脑血栓,瘫痪快一年了,“他家仨孩子都没啥条件,老爷子没病那会儿还能挣点儿钱,现在全靠老太太捡废品。”王斌介绍说。
听刘振礼老伴儿说灯泡不亮了,王斌踩着凳子手脚麻利地换好灯泡,又打水给刘振礼擦脸。“瞅瞅这人都瘦成啥样了?”想着刚认识那会儿精神的老人,王斌挺心酸。
“他总想着我们,经常来,还给我们送饺子。”老太太眼圈红了,王斌赶紧摆手说:“孩子不在身边,还有个病人,我理应多关照。”
要去的第二户是77岁的李女士。李女士儿女双全,老伴儿去世后一个人独居,孝顺的儿子要接她同住,她喜欢清静不乐意去。
王斌和李洪涛一进门,李女士就乐了,话没说两句,就“倒腾”冰箱给他们翻吃的,不吃不乐意。“李姨,这两天睡眠咋样?”王斌问道,“好多了,上回你告诉我那法子真管用!”“这可是咱俩的秘密,谁都不能说。”王斌“神秘”地挤挤眼,李女士笑得合不拢嘴。
王斌说,其实李阿姨没啥病,就是遇事儿爱钻牛角尖,想得多了自然就睡不好,他每次来都想办法给她解心宽,逗她乐,“老人和小孩儿一样,都得哄着来。”
“我这外甥可好了,有啥事儿我都找他。”李女士把王斌当成了自家孩子。
他的手机是24小时服务热线
李女士家的墙上贴着一张大卡片,上面有王斌和志愿者们的姓名和电话,王斌团队服务的每个对象家里都有这样的一张卡片。
王斌说,去年河北省民政厅“星火”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东华里社区展开后,“斌哥爱心志愿服务队”有了60名固定服务对象——辖区空巢或困难家庭的老人。他们为每一位老人建立联系卡,提供24小时上门服务。
服务种类多样,疏通马桶、义务理发、修开关、代购药品、陪聊……王斌至今记得建卡后接到的第一单服务,打电话的是一位叫任伯林的老人,他希望志愿者能为他腿脚不便的老伴儿上门理发,“比我接到超市第一单生意还兴奋呢!”
王斌最怕晚上电话响,不是怕麻烦,而是晚上打电话的老人都有“十万火急”的事儿。去年夏天,“斌哥爱心志愿服务队”成立不久,他还真接到过一个夜里的求助电话,打电话的是住在碧海云天小区附近的一位老人。
“老太太从别处打听到我的电话,知道我是志愿者。”王斌说,老人说家里突然断电了,特别着急。当时已经晚上10点了,他赶紧开车赶过去,“到家一看,线路没问题,保险丝也没断,开关出了点小问题,我一修就好了。”
他希望汇集众人力量献爱心
去年年底,王斌超市多了一个捐款箱。几次去刘振礼家,老两口儿窘迫的生活让王斌有了这个想法,“咱拿10元、20元钱不当回事儿,对他们来说每一分钱都重要。”
捐款方式也有点儿不一样,“从顾客在店的消费金额中提取1%作为爱心基金,也算是大伙儿共同的爱心。”
目前,捐款箱设立时间还不长,里面的钱厚度不足四分之一,还没开过箱。“想开也不行,钥匙不在我这儿!”王斌笑着说,为保证资金透明公正使用,他和社区业委会工作人员共同管理这笔捐款,“希望有一天,里面的每一笔钱都能用到有需要的人身上。”
人到中年,王斌生活不轻松,除了要管理超市的生意,他的商贸公司还接受蔬果批发服务,每天凌晨4点多,他都要去海阳批发市场进货。可不管咋忙,只要有服务对象打电话求助,他第一时间上门服务。
往年的新年愿望,王斌都希望生意越来越红火,今年,他的愿望又多了一个——希望目前只有十个人的“斌哥爱心志愿服务队”越来越壮大,以后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