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鸽
绿色、军装,是他一生的最爱。
承诺、践行,是他生命的轨迹。
用40年的时间,将在部队时许下的“一生要做十万件好事”的诺言,坚守到生命的最后。
一点一滴,都是平凡生活中的微小善举,汇成奔涌不息的江河。
一沙一石,凝聚生命旅程中的无私大爱,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
沈汝波,这个秦皇岛家喻户晓的英雄名字,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荣耀,他的光辉也将永远照耀着秦皇岛和秦皇岛人,激励我们踏着他的足迹,向前。
一个小战士的承诺:
“一生要做十万件好事”
1978年,18岁的沈汝波走进了军营。接到了入伍通知书那天,他在日记的页边标上了这样几个字:人生转折点。
的确,绿色的军营,正等待一个年轻人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入伍后,沈汝波很快被部队里学习雷锋做好事的氛围感染,在老兵的带动下,他把学习雷锋的决心一步步落实到行动上,因为表现出色,经常得到表扬。
指导员靖贵山还记得,当年的沈汝波尽管体质不是那么好,但训练刻苦,军事技术一流,特别在学雷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一次谈话时,靖贵山提到毛泽东的一句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在沈汝波心里激起了波澜,他看到书架上有本《十万个为什么》,心想:我能不能完成10万件好事?他指着那本书告诉指导员,“我这一生要做10万件好事。”
从那天起,沈汝波给自己下了任务,每天至少做4件好事,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做一件好事画上一笔,以此督促自己。
在部队里,沈汝波换过6个岗位,养猪、养鸡、挖煤、种菜……哪里有需要,哪里最脏最累,他就去哪里,受到大大小小表彰600多次。入伍第三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尽管在部队工作忙、训练辛苦,但他一有闲暇时间,就去帮战友和驻地百姓做好事。
驻地附近,有一家老两口年逾七旬,无儿无女,患病在身,沈汝波偶然得知,每周定期到老人家搞卫生、洗衣服,还用省下的津贴为老人买药看病。
类似的好事不胜枚举,军营生涯把沈汝波培养成一个真正的军人和共产党员,赋予了他有困难冲在前的勇气和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品格。
沈汝波承诺的10万件好事,在部队就完成了8000多件。
一位退伍军人的坚持,
为一座城留下精神丰碑
退伍后,沈汝波到秦皇岛蔬菜公司当起了制冷工,依旧抢着干脏活、累活,业余时间仍坚持做好事。
2001年,单位改制,沈汝波选择主动下岗,自食其力在海港区先茂里小区开了一家“党义理发店”,他在店里公示:残疾人、五保户、军人免费,节假日所有人半费,行动不便老人、残疾人上门服务……
“党义,就是为党和社会尽义务。”沈汝波这样解释店名。
沈汝波自学推拿按摩,每天拿出4个小时,作为免费服务时间;给小区组建了治安巡逻队;定期去老人院和部队义务按摩、理发,年复一年,风雨无阻。
2015年7月,沈汝波被诊断为食道癌,经多次化疗,身体虚弱。但他在医院里还帮病友理发,捡拾垃圾,“只要活着一天,就把‘正’字画下去!”
出院后,他又开始忙碌:在社区举办培训班,到部队献爱心……尽管家庭条件困难,一家爱心企业送来2000元慰问金,他转手就送给了社区10户困难家庭。
今年3月的学雷锋日活动,沈汝波病情恶化,可他依然出现在活动现场,用沙哑的声音给大家鼓劲。
5月4日,靠仪器和药物维持生命的沈汝波,做了一生中最后一件好事:向来探望他的一位癌症患者捐了500元治疗款。
沈汝波在本子上记的“正”字,停留在1.6万多个,算起来是8万多件。其实,他做的好事已经超过了11万件。
沈汝波的事迹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做好事的队伍中来。如今,他创建的党义爱心团队扩大成党义志愿者公益服务中心,集结了22个分队,1万多名成员。而“接力沈汝波、为民做好事”成为遍及整个港城的公益“接力”活动。
一身绿军装的陪伴,
是他人生最后的嘱托
在沈汝波的人生里,几乎每个重要时刻都与绿军装相伴。
无论在部队获得嘉奖,还是带着团队去做志愿服务,老沈都会板板正正地穿上军装。
5月底,沈汝波已进入弥留之际,病床旁叠放着一身军装。他的最后一个心愿,仍是“穿着军装走。”
6月1日,优秀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沈汝波因病去世,一生定格于58岁。
离别那一天,上万名市民自发沿途相送,一座城市用这样的方式缅怀他们的英雄,一位平凡的好人。
人们早已把沈汝波当做身边的道德模范和平民偶像,而或许在老沈眼里,自己只是那个执着的老兵。
头顶红五星,身穿绿军装,对沈汝波来说,意味着他永远是个兵、是个举手宣誓成为共产党员的兵,是个要向雷锋和老班长学习、一辈子努力去做10万件好事的兵。
当人们含泪相望,那穿着绿色军装的最后身影,向老沈再次敬起庄严军礼,他的话似乎也还在耳边——
“我虽然离开了部队,但还是个兵,还要保持军人本色,在党和国家、人民需要时奉献牺牲、舍弃自我,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服务百姓和社会。”
在沈汝波心里,军装的绿色是他一生的底色。生命终止,但当他用坚定不变的诺言,铺洒出一片新绿,大地将满是蓬勃生机,将他的精神延续。
编辑:郭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