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鲁建滔
“听说你要走了,我想找你唠唠。”7月16日上午,在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拨子乡蛮子地村,69岁的村民刘仲有听说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刘中华要走了,急忙赶到了村委会。
在村委会,记者还碰到了51岁的村民梁瑞军。梁瑞军说:“儿子在迁安当学徒干钣金喷漆的活儿,一个月才挣1000多元。儿子觉得挣得少,刘书记听说后,给联系了市里的一个公司,现在一个月能挣4000多,可给我们解决困难了。”
梁瑞军是村里一个贫困户,老伴儿患病多年。在刘中华的帮助下,不但儿子有了一份高收入工作,而且梁瑞军本人还干上了为村里打扫卫生的活儿,一个月也能有500元的收入。
刘中华说,农村就是这样,你只要真正替百姓办事了,百姓就会信任你,啥事也愿意找你说。
蛮子地村位于青龙西部,有437户1543人,分散在13个村民小组里。村里山多、河道多,各家各户沿着河道稀稀拉拉住着。耕地少得可怜,村民主要靠种果树、打工为生。
2017年3月16日,市公安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刘中华和同事张维民刚刚来到蛮子地村的时候,眼前的情景让他俩大吃一惊。“你看过电影《龙须沟》吗?比那还糟糕,村里到处是垃圾,尤其是河道里。”张维民说。
来村里第一个月,工作组把全村挨家挨户跑了个遍。这户说,村里的垃圾太多了,能不能把河道的垃圾清理清理;那户说,村里原来的井一到春天就没水了,还得到别的村找水去,能不能打口井;有妇女说,村里的妇女多,能不能组织起来干点儿啥;有党员说,党员的活动啥时能开展起来……
一条条的意见,刘中华都记在心里。
首先,他找到市公安局领导,在市公安局的帮助下,协调来资金,把全村的垃圾清扫了一遍,把河道清理得干干净净。为了长效解决垃圾问题,经过他的争取,蛮子地村被列入全县农村垃圾市场化处理第一批名单。针对吃水难的问题,他多次找县水务局,给村里打了一眼深水井。刘仲有说,原先吃水要靠挑,现在把水接到各家门口,太方便了!
在村里的一条山沟里,我们看到了一座白墙蓝顶的厂房,这里是众腾服装加工有限公司所在地。在厂门口,村民王秀爱说起这服装厂,话匣子一下打开了。“原来我就在家管孩子,一点收入都没有,自从刘书记引进这个服装厂后,我在家门口有活儿干了,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蛮子地村,像王秀爱这样在服装厂上班挣钱的有40人。
看得见的变化让蛮子地村人心花怒放。
新的村民文化广场立起来了;为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1000元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起来了;由工作组协调10万资金新发展的500亩板栗长出来了;收到1.5万元助学红包的31名学子笑出来了;3.7公里环长城村级公路通起来了……
在抓扶贫“硬件”的同时,刘中华还在思索抓“软件”——怎么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这才是农村脱贫攻坚的动力源泉。在前期调查中,他发现村“两委”分工不明确,“村委抓支部的活,支部抓村委的活,结果是谁都不抓。”没有党小组,村民代表数量也不够。村里有村民代表26人,一多半不在家。
对症下药,一连串雷厉风行的改革出台了。村委和支部重新明确分工;新建了4个党小组;增补了村民代表。让老党员娄占会最为感慨的是,多年不上的党课也开始上了。“党员们在一起学习十九大报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村里经济发展提建议,内容非常丰富。”
又何止是这样的变化?结合“两委”分工,“两委”班子严格执行周计划、周小结、月总结制度,涉及到村集体的各种事情,全部都要公开透明……
全身心的投入,换来沉甸甸的回报。2017年,刘中华所在的工作组被青龙满族自治县政府推选为典型,被市公安局党委荣记集体三等功。同年,刘中华本人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不到两年的驻村时间,对刘中华来说,既漫长又短暂,但是蛮子地村的那些脸庞,那些大山,那些河道和房屋,那些留着他脚印的小路,已经深深地刻在他心里,永不磨灭。
编辑:郭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