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北方城市竟然也有这么好的生态环境!”精心挑选了9张风景图片上传后,首次来秦旅游的浙江籍游客何天翔这样在朋友圈表达着对秦皇岛的喜爱之情,“原本是冲着海来的,没想到却被沿途的风景打动,准备再停留两天,转一转秦皇岛的好山好水。”
过去,许多人同何天翔一样,来秦皇岛的初衷就是为了遇见那一汪蔚蓝。如今,秦皇岛犹如一张以绿色为底色的“美丽中国”的明信片,用蓝天、白云、碧海、金沙、青山、绿水、湿地等优质生态产品绘就了一幅绝美的幽燕生态新画卷,向5000万海内外游客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美丽笑靥。
“要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精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立市战略统一全市思想和行动,真正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打牢秦皇岛子子孙孙赖以生存的基础。”市委书记孟祥伟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秦皇岛而言,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是秦皇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几年来全市上下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绿色发展已经成为这座城市越擦越亮的主基调,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推动秦皇岛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蓝天白云绘就最美画卷
“如今家里做饭、取暖用的都是天然气,咱村里也和城里一样干净了。”北戴河区乔庄村村民曹志东在工作组的动员下,成了第一批“气代煤”的受益者。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去年以来,北戴河区坚持城市农村双管齐下,在城市区淘汰144台燃煤锅炉,完成40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集中供暖改造;抽调300余名干部成立了13个分包工作组,在农村开展“气代煤”工程,近2万户村民改掉了几十年的老习惯,北戴河区的燃煤时代即将终结。
“只有多跑几趟我才能安心。”为了保证辖区内136家“散乱污”停产企业不复产,32家有排污许可的企业依法排污,昌黎县朱各庄环保所所长孔祥伟每天多半的时间都和同事在现场巡查。
连续40天开展环保夜查行动,约谈污染物排放异常企业负责人,定期通报全市环境执法办案情况……蓝天白云的背后,是包括孔祥伟在内的所有秦皇岛环保人付出的不懈努力。
“尽管环保执法力度越来越大,但受利益驱使,还是有企业会铤而走险。”市环保局局长杨永会介绍,2017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利剑斩污”“零点行动”专项行动,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490件,罚款金额8350万元,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
淘汰全市范围内所有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压减炼铁、炼钢、水泥产能525万吨、353万吨、201.5万吨,对全市282个建筑施工工地全面落实防尘措施……一项项环保举措的落地,不仅意味着排放量的逐年递减,更意味着秦皇岛正朝着“天朗气清”的方向,轻装上阵,大步迈进。
据市环保局数据统计,截至7月30日,全市今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59天,同比增加14天。如今在秦皇岛人的朋友圈,晒“蓝天”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蓝天白云已经不是那么稀罕了。
清水绿岸迤逦碧海金沙
作为与海零距离的滨海城市,海水的质量决定着秦皇岛的质量。2017年,我市近岸海域9个监测点位水质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海域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北戴河8个海水浴场达到一类海域水质标准比例达到了99.4%,为历史最好水平。
如何巩固现有整治成果,实现最后百分之零点六的提档进阶,成为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去年以来,我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分流域、分区域、分行业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集中整治涉水污染企业,对16条入海河流污染源进行“拉网式”排查,全市水环境明显改善。
今年6月开始,北戴河区全面打响“碧水保卫战”,8支志愿者队伍带领全区百姓,对域内4条主要河流进行深入踏查,对沟渠、水库、沿岸村庄进行清理整治,努力实现“一条河,两排树,三米绿道,十米景观”的风景画面。
戴河村村民李家长沿河遛弯儿时,总会留意观察岸边环境,顺手拾起各种垃圾。“北戴河的好名声都指望咱们戴河的好环境呢,村里人谁不这样?”李家长说,眼见着戴河河水一年比一年清,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河清则海净,滩净海才能美。随手捡起海滩上的垃圾已经成为了很多市民游客的自觉行为。”作为一名基层湾长,金梦海湾商务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马治国每天都要发动海边晨练市民一起捡拾沙滩上的垃圾,共同维护片区环境卫生。
每一米岸线都有人监管,每一片沙滩都有人负责。2017年开始推行的“湾长制”,打通了海洋环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全市162.7公里的海岸线不再无人把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海洋、海滩和大气的污染。
绿树成荫惠及万户千家
位于开发区兴凯湖路两侧的港西绿地是我市义务植树基地之一。驱车来到兴凯湖路,一眼望去,满是绿色,国槐、法桐、白蜡或浅绿,或墨绿,或翠绿,或鹅黄绿,一排排树苗横平竖直,整齐划一,蓬勃如孩童,挺拔如士兵,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与初具规模的港西绿地不同,不远处的栖云山生态修复工程现场,则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山脚下的1K1矿坑瀑布工程气势如虹,山腰上工人们正在裸露的山体上喷播绿植,与栖云山依依相望的秦皇岛园博园,正以秀美多姿的风景迎接着八方来客……矿坑不见了,山体绿起来了,昔日满目疮痍的栖云山正发生着蜕变。
栖云山部分区域上世纪80年代由于民间开山采矿,形成了20多个矿坑,山体遭到严重破坏。“整个项目规划过程中,我们没有对山体进行大规模破坏式改建,而是在现有基础上对矿坑进行了修整、防护、利用,对山体进行了绿化、美化,恢复成瀑布、湖泊等生态景观。”栖云山生态修复施工指挥部总指挥杜家祥说,建成后,整个片区将成为秦皇岛生态立市、绿色转型的样板工程,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凤凰涅。
不弃微末,不舍寸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市委书记孟祥伟、市长张瑞书带领全市各级各界持之以恒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一棵棵“绿色的希望”正汇聚成一片片绿色的海洋。
铁路两侧补植补造,沿河两岸造林绿化,北部山区生态屏障建设……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增林扩绿、林果结合、产业引领、造管并重”的思路,以国家重点林业工程为依托,多措并举,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十项工程,力争高标准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打好打赢创森攻坚战。
截至目前,全市完成人工造林28万亩,预计全年完成造林任务43万亩,森林覆盖率测算达54%。
一辆辆共享单车奔跑在港城的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在周末“党员固定服务日”上街洗城、捡拾垃圾……如今的秦皇岛,你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低碳绿色,感受到市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热爱,感受到“生态立市”战略对这座城市一点一滴的影响和变化。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随着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一条通向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的绿色崛起之路正在延展开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秦皇岛人一定能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变成美好的现实。
记者:薛飞 史娜
编辑:刘福庆 戴山 郭宝刚 郭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