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本地 > 文章详情
大道如砥相携行
2018-08-08

662c8669ffb38b995dfd08ec17e2973.jpg

青龙朱杖子乡朱杖子村村民在体育局驻村工作组的组织下织家织布、做绢花,走出致富路。 记者姜涛 李铎摄

记者陈引玉

“哒哒哒……”7月7日,在位于青龙朱杖子乡朱杖子村的河北恒茂纺织公司里,经过培训的农民工人正在织机旁紧张操作。工人刘文娟说:“我家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进厂当了工人,每月都能挣个两三千元,这些钱可帮家里大忙了,这要感谢工作组帮着引进的好项目啊!”

自2016年以来,我市以责任为动力,选派优秀干部组成142个工作组对青龙贫困村因村施策、因户而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培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教育先行启迪致富思维、易地搬迁改善人居环境,持续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市各级累计投入资金40多亿元,71361人稳定脱贫。

培育产业增收致富

泡米、磨面、和面、包制、蒸熟、冷藏、包装、外运……6月20日,在青龙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工人李美萱正在用打码机给包装袋打印生产日期,只见她双手不停起起落落,一个个打印好的包装袋就像雪片一样从机器内飘了出来。

李美萱是贫困村——龙王庙乡田杖子村人,两年前她来到公司上班,负责用打码机给包装袋打印生产日期,一个班下来她能打码1万多个袋,一个月能有2500多元的收入,对此她非常满意:“每天我骑上电动车,不到10分钟就到厂里了,非常方便,家里有大事小情的自己也能照顾得过来,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真的挺好的。”

双合盛公司是龙王庙乡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主要生产以黏豆包为主的满族特色系列食品,经营形势良好,产值连年翻番。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公司注重吸纳周边乡镇、村的贫困户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总经理张全利介绍,目前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职工已占一线员工的五分之一,贫困户职工年工资收入可超过3万元。2017年,企业吸纳扶贫整合资金320多万元入股,每年派发红利30多万元,直接带动龙王庙、祖山、官场等三个乡镇800余户贫困人口脱贫。

在精准扶贫当中,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林果、畜牧、中药材、食用菌、手工业、旅游等产业,让产业的车轮带农致富。

而为了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市县下派驻村干部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辛苦。

三拨子乡韩杖子村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南、长城脚下,村里自然资源差,九山无水一分田,典型的缺水少地贫困村。村内产业薄弱,村民增收渠道匮乏。2016年市公安局驻村工作组入村时,村民人均收入只有2400余元。面对艰巨的脱贫帮扶任务,工作组和村“两委”挨家挨户走访,一寸一寸土地探勘、调研,经过充分论证,制定了农业、副业“双轮”驱动,适合村域经济发展的规划。

村内有400多亩的安梨树,品种老旧,卖不上价钱。工作组邀请专家来到村里,手把手教大伙儿进行品种改良。村内留守妇女多,非常适合发展庭院经济,工作组联系了鸡苗,以户为单位发展市场紧俏、城里人青睐的土鸡养殖,并保证鸡蛋回收,保证农户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听说有客商想发展手套来料加工,工作组马上积极联系,承接下业务后,他们又多方联系资金,购进了缝纫机,找厂房,建起了一个手套加工场,村里二十几个妇女实现了就业。

如今,越来越多像刘文娟、李美萱这样来自贫困村的妇女,依托产业发展走进了厂房、生产线,在家门口当起了产业工人,有了稳定收入,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快步前行。

扶智励志教育先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6月17日,在前往土门子镇东蒿村小学采访的路上,记者远远地就听到了学生们整齐、悦耳的读书声。走进校园,眼前是一大排新建的校舍及宽敞的硬化操场,这在小小的山村里非常显眼。教室里,是新配置的桌椅、黑板、讲台、教学一体机和空调,让人很难把它和“贫困村”联系在一起。

扶贫先扶智。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青龙着力推进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旱厕改水冲、土炉变空调、午餐电加热,贫困村的孩子能有这样的上学条件,真是幸福!”东蒿村小学负责人张海江介绍,学校现在共有小学一、二年级和学前班学生150名,改造前房屋破损、教学设施陈旧。通过教育扶贫工程,不仅翻建了房屋校舍,还更新了教学设备。

为了让知识武装头脑、阻断贫困代际传播,青龙扎实推进教育脱贫,实施城乡统筹、教育均衡发展,让全县每一个适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积极实施学生资助全覆盖工程,不让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因贫失学。按照“不丢一户、不漏一人”要求,青龙为各学段贫困学生建立精准扶贫档案,全面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共投入资助金1634.5万元,全县贫困在校生享受教育扶贫政策比率达到100%。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青龙狠抓职业教育,让贫困家庭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培育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

“我是幸运的,接到通知的那天整晚不能入睡。现在参加了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有5000左右,已经可以负担妹妹的上学和生活费用了,每个月还能省下2000元补贴家用,这都得益于职教中心对我的培养。”说到自己能有现在的发展,秦皇岛立中车轮股份有限公司工人王守东将其归结为县职教中心对自己的免费培养,他充满感恩。王守东老家在青龙大巫岚镇一个贫困的山村,三年前,正在为上学还是外出打工困惑的王守东接到通知可以到青龙职教中心免费读书,学习专业技术。汽修专业毕业后,王守东和同学们被推荐到相关企业工作,月工资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成为扶贫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

   近年来,青龙通过社会技能培训,培养各行各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先后投资4200万元,建成了国家级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和汽修与机加工实训基地,并通过与北京商业学校、北京商鲲教育集团联合办学,以及与长城汽车、中立集团等企业合作,不断拓宽学生升学、就业通道。目前,全县已有1800多名学生像王守东一样,靠一技之长走出贫困。

易地搬迁安居乐业

“楼下是主卧,我准备装修得简洁、明快一些;楼上的卧室,给儿子一家住,要装修得大气、时尚。房钥匙到手了,好日子来了……”

7月3日,青龙隔河头镇北山根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通过了验收。村里的贫困户赵民一家终于拿到了日思夜盼的新房钥匙,房子上下两层,共125平方米,各种功能齐全,而他们仅仅花费了1.5万元钱。马不停蹄,第二天一家人就来到新房开始商量装修事宜。

居住环境的改善,让赵民一家不胜感慨。赵民今年49岁,一家5口人,长年住在村内好汉沟里3间破旧土房子里。沟内吃水不便,需要走几十分钟用小推车一桶桶地推回来;沟内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自己的儿子24岁,对象都处了好几年了,就等着能有个新房子娶媳妇过门呢。左盼右盼,终于盼来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一家人喜上眉梢。

安居才能乐业。青龙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截至目前, 27个安置点已有25个达到基本入住条件,正在组织搬迁群众入住,其余2个正在主体建设,确保2018年底全部向搬迁群众“交钥匙”。

为了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青龙同步推进脱贫产业发展,真正实现“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的工作目标。

为了让农民住得稳、能致富,驻北山根村精准扶贫工作组帮村里贫困户每人入股1500元到村里的继国养羊合作社,按每年10%的利润分红,3年之后退还本金。村里还建设了光伏电站,每户每年能得3000元的收益。在凤凰山乡碾子沟村,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市交通局驻村工作组帮助村里培育起了养羊、光伏发电、木耳种植、果品种植等多个产业,对村内所有贫困户实施全覆盖,让他们能有长期的稳定的收益,解决了发展后顾之忧……

立足长远、久久为功,以非常之举、尽非常之力。依托着更好更实的政策、更严的责任、更适宜的产业项目,全市以“质量导向”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输血和造血、扶贫和扶智有机结合,多措并举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帮扶路上携手前行。在全市共同努力下,青龙一定会尽早走出贫困,和全市人民一起,共享奋斗后的幸福生活。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