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专题 > 接力沈汝波、为民做好事 > 文章详情
冯秀芳:我永远是东蒿村的亲闺女
2018-08-09

记者康美思

7月18日,冯秀芳摘掉了陪伴自己两年多的工作牌,想到自己在东蒿村的点点滴滴,冯秀芳感慨良多:“希望东蒿村的乡亲们能永远把我当成他们的亲人,把我当成东蒿村的亲闺女。”

2016年2月,市国资委冯秀芳作为组长带着工作组来到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镇东蒿村。东蒿村村域面积6.28平方公里,全村15个村民小组,截至2017年末,共有813户、2560口人。为帮助东蒿村全面落实各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冯秀芳和工作组帮助村里新增、扩容9台变压器,彻底解决了全村用电问题。“要想让村民没有后顾之忧,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带着这样的想法,冯秀芳整合财政资金,累计投入资金411.9万元,建立了60.48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300千瓦村级扶贫光伏电站和日光温室葡萄栽培项目,这些项目将对东蒿村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产生深远影响。

“当你把自己当成东蒿村的一员,把乡亲们都当成自己的亲人,你会打心眼里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也会想各种方法帮他们过上好日子。”冯秀芳先后实施了教育、健康、社保兜底、危房改造等扶贫项目。

在东蒿村小学,崭新的校舍、整洁的桌椅、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人眼前一亮。“以前我们学校可不是这样,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面雨停了屋里还在下,更不用说教学设备了。”东蒿村小学校长张海江说。在工作组的帮助下,东蒿村小学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崭新的操场、篮球架。为了解决多媒体教学给学校带来的用电问题,冯秀芳给学校引进了光伏发电,学校用不了的电还可以卖出去,又给学校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我有着比别人更深刻的理解,我从小生长在农村,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拥有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我深深明白,没有党和国家的教育培养,就没有现在的我。”冯秀芳感慨地说。

“扶贫先扶智”是习总书记新时期对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论断之一。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就等于将来脱贫一户贫困家庭——本着这样的理念和初衷,冯秀芳投入很多心血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冯秀芳带领工作组4次组织捐助东蒿村小学活动,共捐资6.88万元;两次组织政协委员为村内新入学的17名大学生捐资助学,每人3000元,共计5.1万元。

村里女高中生黄玉颖2016年高考分数过了二本线,在得知被辽宁理工学院录取时,她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学费一年要1.6万元,我父亲又过世了,我不想念了。”这是黄玉颖当时的想法。冯秀芳知道后既震惊又惋惜,更多的是生气。但当冯秀芳看到录取通知书后,既理解了玉颖,也犯起了难。一是觉得风景园林专业并不适合玉颖;二是费用确实太高,光学费每年就1.6万元,玉颖家里这种情况根本负担不起。工作组开始多方奔走联系市内学校,终于联系成了秦皇岛水运卫生学校。不仅接收黄玉颖到校就读,还免除了她的学费和住宿费。

村里有些老人对国家现在的一些政策不熟悉,生病了往往多花钱,工作组便积极帮助村民落实医疗保险费全额资助政策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线制度,到2017年7月东蒿村已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一站式结算服务。工作组还通过与贫困户全部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为贫困户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在县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个人无须缴纳押金,出院结算时只缴纳个人应自付的费用。

面对离别,冯秀芳心里有不舍,有牵挂,更多的是欣慰。看到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她感到很踏实,“我永远是东蒿村的亲闺女”,这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冯秀芳的心上,也留在了东蒿村全体村民的心中。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