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戴河鸽子窝公园,党员志愿者为受伤的女游客清理伤口。 记者姜涛 李铎摄
坐在出租车里,司机李师傅眼角眉梢都挂着笑意:“刚刚在一个路口给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让行,老人走得很慢,我把车停在那儿静静地等她。没想到,过完马路,她回身笑着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现在心情可好了,我琢磨着老人家今天一天心情肯定也不错。”
如今在秦皇岛,像李师傅这样开车礼让行人的行为已成为开车族的行为自觉。
设计丰富多彩的参与载体,让群众当好城市的主人;改造老旧小区,建设文明交通环境,为百姓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家园;志愿服务队伍,以点滴之举汇聚文明暖流,为城市源源不断地注入了爱心和温暖;沈汝波、王文彬、龙浩然等道德模范,共筑起城市的精神丰碑,激发了城市追逐梦想的正能量……
秦皇岛,这座文明美丽的城市,正创造着311万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城市文明水平持续提升
2017年,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 秦皇岛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文明之花,香溢港城。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中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城市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被誉为当今国内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在来之不易的巨大荣誉面前,市委、市政府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新起点,认真谋划、研究探讨如何深入实施文明铸市发展战略?怎样实现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向建设全国文明城市转变、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保持工作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关于建立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秦皇岛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关于在全市开展文明交通提升行动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随之出台,以坚定不移的决心让文明的脚步在港城驰而不息。
“河北大街东段一处路灯上方的广告牌电线脱落”“港北市场门前环境脏乱”,7月17日一大早,接到微信群里城市管理公众委员反映的问题,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综合考核科科长魏玉琦一刻也没耽搁,立即下督办件给市路灯管理处和海港区政府进行处理。不到两个小时,问题处理结果就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通过邮件反馈回来。
为推动全民参与城市管理,让群众主动投入城市的日常管理和常态监督,变单向管理为双向互动,实现共管共治、共建共享,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向社会公开招聘城市管理公众委员,作为政府和民间沟通的桥梁。
城市管理公众委员上可与市长同桌议事,下可与群众零距离交流,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机制的建立,实现了由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转变,同时也激发了群众当好城市主人的责任意识。
文明交通不仅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更能折射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
一路小跑通过海港区迎宾路与建设大街路口,吴勇抹了一把鼻尖上的汗珠说:“将心比心,人家司机停车在那儿等,咱当然要快点过去啊。”
如今,在秦皇岛的大街小巷,“车让人,人快过”的和谐场景已成习惯。少了争抢斗气,多了和谐友爱,互相的理解与尊重,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出行中践行着文明新风。
实施城市道路交通整治工程,强化对斑马线、停止线管理,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道路交通常态化管理水平的同时,“礼让斑马线,你我齐参与”“交通违法我监督”“文明交通志愿者”、示范街示范路口建设等一系列提升文明交通行动持续开展,广大市民交通习惯从法律遵守迈向文明自觉。
品德,累积于一点一滴;文明,见之于一举一动。“爱国知孝悌,谦恭尚礼仪;修善明廉耻,敬业守法纪;相逢点头笑,友善祝安好;邻里常沟通,网议不跑调……”如今,这首秦皇岛文明公约之歌《向善的力量》被广泛传唱。文明城市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美好,提升城市文明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
老百姓获得感持续增强
提及创城给城市带来的变化,许多市民不约而同地提及了赤土山村、范家店村、老旧小区改造等这些积压了十几年难题的破解奇迹。
在海港区燕旭里小区,记者见到了粉刷一新的楼体外墙、围墙上栩栩如生的3D裸眼画、楼前楼后青草如茵花红胜火、停车位标线清晰车辆停放整齐、楼间空地洁净平整……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建于1984年的老旧小区。和老姐妹坐在楼前看孙子、唠家常,成了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艾月霞最惬意的生活。“小区虽然年头多了,但是能修的修,该换的换,住着舒心。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咱得给政府点个赞。”艾月霞竖着大拇指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小区里哪儿哪儿都干净利索,别说乱扔垃圾了,走在路上看到个纸片儿都赶紧捡起来,谁不喜欢自己家干干净净的。”正和艾月霞拉家常的徐美如接过了话头儿。
老旧小区的分期分批改造,为百姓打造了宜居宜业的生活家园,让百姓在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提高了对文明城市的认同感,也促进了百姓文明素养的提升。
从2010年开始,海港区启动了老旧小区改善提升工程,市区两级政府全力承担起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资金需求,先后投入7亿元改善提升190多个老旧小区和近百万平方米违建拆后复建任务。截至目前,海港区的113个老旧小区已经基本完成改造,累计受益30万人口。
7月5日下午,在海港区燕山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训练室,记者见到了正在进行行走康复训练的杨力安。57岁的杨力安今年3月突发脑出血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出院,但因出血压迫神经,导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肢体功能。“康复过程挺漫长的,天天去医院路远不说,儿子有工作不能每次都陪着,我一个人陪他去也力不从心。知道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做康复训练我这心里算是松了一口气。每天我用轮椅推着他10分钟就到了,儿子也能踏踏实实上班了。”杨力安的老伴儿对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高血压、心绞痛等慢性病和感冒、腹泻等常见病不用去大医院排队挂号,在有全科医生坐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得到优质的诊疗,使越来越多居民的生活更加安稳从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民、惠民、利民”的理念,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和软环境建设,一项项务实举措,让群众感受着欣喜的变化,一串串文明硕果,刷新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志愿服务传播时代风尚
在我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跃在敬老院、学校、社区、医院,穿梭在街头巷尾。虽然年龄、职业、经历不同,但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他们用爱心温暖了一座城市。
“老沈走了,但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还得继续做下去。我不会理发、按摩,可以干别的。跟着老沈干了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7月16日下午,刚在青龙参加完“沈汝波先进事迹报告会”回到家的沈汝波的爱人李玉云神情疲惫但眼神却透露着坚定。
看着沈汝波不图名利为了践行做十万件好事的诺言而整日忙碌,李玉云从最初的不理解,到跟着干,直至沈汝波生病后的抢着干,她说:“跟啥样人学啥样人!”朴素的话语诠释出了一种高尚情怀。在沈汝波去世后,李玉云并没有因为悲伤而停下做好事的脚步:将沈汝波留下的桌椅、按摩床和理发工具捐献给有需要的村民活动中心,带着生活用品去贫困户家中进行慰问,只要时间允许,党义服务队学雷锋活动中肯定有她的身影……
一个人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一座城。 中国好人沈汝波虽然离我们远去,但在他身后,正不断涌来同行者,有千千万万个“沈汝波”接替他,把 “正”字一笔笔写下去。7月1日,“接力沈汝波、为民做好事”2018年北戴河最美旅游旺季志愿服务活动在北戴河老虎石公园启动。千余名来自我市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在现场庄严承诺:用微笑、真诚和爱心让游客感受最美秦皇岛。
“刚下火车,迎面而来的是秦皇岛清新的空气、整洁的街道和热情的服务,不虚此行,下次要把秦皇岛的好告诉亲戚、同事和朋友,让他们也来体验一下 。”来自辽宁的游客周先生说。
倡导“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不仅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市海港区以周六“义务劳动日”为品牌,扎实推动“接力沈汝波、为民做好事”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95家单位、788支志愿队、3200余名领导干部、2万余名党员、10万余名志愿者主动参与,构建了从干部到群众、从企业到商户、从行业到个人的一支庞大的、系统的、多门类的文明城市建设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之花在港城次第绽放、春色满园,也温暖着、装点着这座美丽的滨海之城。
目前,全市仅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人数已经达到19万余人,网上志愿者认证总时长长达715万小时。在美丽的秦皇岛,志愿服务理念已经渗入到每一个秦皇岛人心中,无数“沈汝波”正默默奉献,以点滴之举汇聚文明暖流,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文明的种子,将文明之光遍洒港城大地。
一个城市的阔步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一个城市的繁荣进步,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沈汝波一生中用11万件好事,铸就了一座永远的丰碑,掀起了全市“接力沈汝波、为民做好事”的热潮;全市19万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让这座城市充满爱心和温暖;未淑云、王文彬、龙浩然等道德模范,让我们身边充满了正能量……正是这些榜样模范以身作则,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带动、感染着全市人民,为我市城市文明提升工程源源不断地注入能量,为建设新时代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记者:孙雪梅 何春雷
编辑:刘福庆 戴山 郭宝刚 郭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