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专题 > 燕赵新作为 致敬40年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 文章详情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看港城的华美转身
2018-08-31

微信图片_20180831095054.jpg

▲上世纪80年代的商业服务楼。

微信图片_20180831095100.jpg

▲如今的太阳城商业中心。

记者鲁建滔

从海港区西港里小区出来走到西港路上,62岁的李可存总能看到西港路地道桥上飞驰而过的列车。在他看来,秦皇岛改革开放40年巨变就像高铁速度一样突飞猛进,以至于他最大的感慨是:过去和现在真没法比。

这是初秋的上午,烈日当空、蝉声嘶鸣,坐在西港里小区的门口,李可存满头大汗,他把手往地上一指:“1978年的时候,这一片是农村,好像是菜地,归当时的铁庄乡管。”而在72岁孙志升的记忆里,那时的主城区小得可怜:“西边到汤河,北边可能到建设大街,南面到海边,东边到建国路一带。主要的马路有海阳路、河北大街、朝阳街等。”

当时,有一个顺口溜说明了主城区的凋敝:一个码头一个猴,一个警察一个楼。一个码头指的是秦皇岛港务局,那时的港务局要比城市发展得好;一个猴指的是人民公园的猴山,仅有一只猴子。一个警察一个楼说的是当时主要的百货商店——朝阳街百货大楼,这是当时主城区最热闹的地方;因为别的地方也没汽车,当时只有一个交警在执勤。说到朝阳街百货大楼,卖的东西并不多。李可存说,当时的大楼是三层,卖的东西有文具、鞋帽等,电器类主要是半导体和手电筒。虽然是最热闹的地方,但朝阳街百货大楼并不是当时最高的建筑。孙志升记得,当时主城区最高的楼是商业服务楼,是一家旅馆,6层,在今天的太阳城一带。

住的地方就更简陋了。当时的民居主要是平房和瓦房,砖木结构为主,没有暖气、自来水等。“取暖主要靠烧煤和烧劈柴,当时买这些都还要票,而且每户都是定量供应。”在李可存的记忆里,虽然都是平房,但住房也很紧张,“都是大杂院,经常是三间房子两家住,其中有一间是共用的。”

1981年左右,秦皇岛开始实施“六统一”住宅建设,居民住宅开始向楼房发展。最早建成的康乐里、燕山小区等4至6层住宅楼是这一时期民居的典型代表,楼房里有了自来水、暖气。秦皇岛的高层居民楼是从2000年以后开始发展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碧海云天小区。

除了“一个码头一个猴,一个警察一个楼”的顺口溜之外,当时的秦皇岛还有一个顺口溜:火车跑市里,汽车跑城外。这说的是当时的交通状况。

1982年秦皇岛站修建以前,秦皇岛的火车站在铁路南站,由于是客货都有,火车进出频繁,所以就有了“火车跑市里”的说法。“就是那种绿皮火车,蒸汽机牵引的,你要骑自行车快点儿,都能超过它。”李可存说着笑起来。1984年位于迎宾路的火车站投入使用后,南站的运输任务逐渐转移到了秦皇岛火车站和铁路东站,火车才开始沿着城市外围跑起来。

“汽车跑城外”说的是当时的主城区并没有公交车,只有一趟跑郊外的一路汽车。“能坐二三十人,3分钱一站,5分钱坐两站,就是那种白色蓝道圆顶的车,个儿高的人都要猫着腰站着。” 李可存回忆,当时主城区大都是柏油马路,路上跑的汽车少,主要是牛车、马车。

城区规模小、发展落后、配套设施跟不上是当时秦皇岛城市建设的写照。孙志升说,1984年,秦皇岛被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后,城市建设的步伐才开始快起来。

那是因为1983年以后,秦皇岛开始利用港口配套建设资金(经过国家批准,秦皇岛市可以从港口吞吐物资量提取一定费用,作为城市建设和维护的资金来源)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1984年,随着秦皇岛火车站的落成,连接火车站与市中心的迎宾路建起来了。此后,民族路、建国路、红旗路、西港路、燕山大街等相继改扩建或者新建,城市就像长上了触角一样,快速向四周延伸。

1979年,秦皇岛市城市区建成面积才36.1平方公里。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秦皇岛市抚宁县,设立秦皇岛市抚宁区;将原抚宁县的石门寨镇、驻操营镇、杜庄镇划归秦皇岛市海港区;将原抚宁县的牛头崖镇划归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至此,秦皇岛市区面积由2015年的512.56平方公里增加到2131.51平方公里。40年的时间,城市区面积急剧扩大。

“尤其是这两年,开发区向西扩展得太快了,路越修越宽,路两边的绿化也很漂亮。”李可存感叹。

40年前,李可存还是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作为返城知青,他当时最大的愿望是,以后能吃饱饭,“哪成想能过上现在的生活”。如今,他已跨入老年人的行列。而40年对港城来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它成长的步伐从来都没有停歇。

当昔日的果园变成广场,农田变成小区,矿坑变成公园,农民工变成市民,经历了岁月历练的港城,也完成了华美转身。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