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本地 > 文章详情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路网纵横城乡畅通
2018-09-06

微信图片_20180906100346.jpg

▲1975年汤河大桥建成通车是秦皇岛的一件大事。(资料图片)

微信图片_20180906100349.jpg

▲今日的海港区河北大街汤河大桥及周边。   记者李铎摄

记者高扬

沿着环长城旅游公路顺势行驶而上,越过山岭与河流,眼前的田园风光应接不暇。公路从海港区驻操营镇董家口村穿过,68岁的孙振喜正把烤炉设备和新鲜的全羊装上车,准备驱车赶往绥中。有客户预订了自家农家乐的特色烤全羊,孙振喜便和家人提供上门的烤制服务。

1983年至1997年间,孙振喜担任董家口村书记,回想起当时村里的交通条件,他感慨地说:“那时候都是弯弯曲曲的土路,村民出行要过32道河,去镇政府办事都要走两个小时。交通条件差,村里也没什么经济基础,在2000年之前,村民收入来源就靠种玉米或外出打工,每户年收入也就徘徊在千元左右。”直到2003年,村里通了柏油路,渐渐带动了这里的乡村旅游发展,村里的面貌和村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环长城旅游公路通车,让董家口村东西贯通,交通的便利带来了客流的增加,也让我们更有条件做乡村旅游开发。”董家口村村书记孙志南介绍,董家口村的烤全羊远近闻名,可是,交通条件一直制约着乡村的进一步发展。

在环长城旅游公路贯通前,人们想来董家口只能从西面来,然后再从西面回去,从东北方向来的游客,必须要绕道石门寨,董家口村东面是山路,不通车只能靠步行。“路通了,更好走了,南面通往九门口,东面可到达绥中,北面走到建昌,现在从东北过来的游客,下高速就直接奔过来了,游客量明显增加。‘五一’‘十一’和‘清明’小长假期间,董家口的烤全羊供不应求,周末的时候要想吃到烤全羊甚至都要排队。”孙志南说。

顺着环长城旅游公路继续前行,在公路周边,有的村民家盖起了二层小楼。孙志南告诉记者,如今,董家口村近30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搞得好的村户一年收入要超过10万元。2017年,环长城旅游公路通车当年,董家口村接待游客人数就突破35万,一年能卖2万多只烤全羊。

去年,祖山大道修通到海港区杜庄镇山前村,村口建起了一座休闲游园。娇花媚朵浓情绽放,每逢假期,山前村的这片花海吸引着自驾游客驻足观赏。

形容之前的入村道路,山前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翠敏称之为“受气的路”。原来,村民出行要走九道拐弯儿,踏着坑坑洼洼的土路,很不方便,更别说运输农产品了。站在村口,看着一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与祖山大道相连,张翠敏心里打起了助农致富的“算盘”。

看着游客纷至沓来,有村民产生了开办农家乐的想法。“在过去,村里的年轻人都想走出去,到城里打工。如今,道路修通了,村里的生活环境改善了,游人也多了,很多年轻人都想回来搞农家乐。”张翠敏正准备召集这些有意向的村民,带着他们外出“取经”,学学周边县区农家乐的经营模式。“如今有了路,汽车进村更容易,不仅要办农家乐,我们还要建采摘园!”指着山脚下大片的樱桃树林,张翠敏满怀期待地说。

修通一条路,改变的是出行条件,也改变了久居深山的村民们的思维,有了便利的交通环境,他们更加愿意主动走出深山拓展视野,大山无法阻挡脱贫致富的梦想。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公路建设列为工作重点,不断增加投入,加快公路建设速度,公路等级、通达深度、通行能力逐年提高。

40年间,秦皇岛市域公路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七五”末,重点解决干线公路“通”的问题;“八五”至“九五”期间,重点完善路网主骨架;“十五”以来,全面提升公路等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市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将整个港城连为一体。

在秦皇岛的版图上,一条条新建道路将港城交通网织得更加密实,路网纵横的新格局激活了城乡发展活力。

自南向北,全长24.4公里的祖山大道与5.1公里的兴凯湖路一同架构起一条山海旅游景观走廊,极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效带动城市西部区域发展。

在城市东部,全长7.2公里的沿海公路石河桥至冀辽边界改建工程打通了冀辽两省之间“瓶颈路”,进一步搭建起东北与华北的交通大动脉和经济大通道;

从海港区秦皇西大街一路向西,全长24公里的宁海大道连接着主城区与抚宁区,缩短了往来时间,放大了生活空间,在拉近城区间距离的同时,更加方便市民出行;

在海港区北部山区,176.6公里的环长城旅游公路犹如一串珍珠项链,将60多个村庄、20多个旅游景点串联起来,激活了乡村旅游经济圈,成为一条搞活北部山区经济发展的旅游路和民心路,有效带动当地板栗、核桃、樱桃等果品种植与采摘、旅游农家乐等特色农业发展,一批沿途的美丽乡村正逐渐被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乡村小镇。

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公路数量少、等级低、质量差,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不足140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最高等级为二级公路,全市有近70%的乡镇不通油路。

40年后的今天,我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259.8公里,公路路网密度达到119.4公里/百平方公里,路网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公里以上。

作为城市骨干路网的毛细血管,我市农村公路发展突飞猛进,我市先后于2004年实现“乡乡通油路”、2005年实现“村村通公路”、2007年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7989.5公里。

打造“内通外畅”的交通道路网,改革开放至今,我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前,全市已形成“大字形”高速公路网络,市域交通骨架网络不断强化与周边区域联系,进出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

1999年9月,京秦高速公路秦皇岛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拉近了秦皇岛与京、津、唐地区的距离;为适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需求,65公里的沿海高速秦皇岛段于2007年12月建成通车,建立起秦皇岛港、唐山港、天津港之间联系的快速通道;2012年建成通车的承秦高速公路秦皇岛段,不仅进一步拓展了秦皇岛港腹地,也构建起北京、承德与秦皇岛的“旅游金三角”。

改革开放40年来,秦皇岛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公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了对接京津、高度融合、布局完善与衔接顺畅。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