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本地 > 文章详情
【风从海上来 改革进行时】秦皇岛青龙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09-10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6年以来,青龙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决策部署,深挖致贫根源,找准主攻方向,明确脱贫路径,举全县之力实施“十大脱贫工程”,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5亿元,是2001-2015年总投入的7.8倍,贫困发生率降至1.11%。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责任落实,把强化组织领导作为基础支撑

一是严格主体责任。成立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部门分工负责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

二是明确脱贫路径。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2016年夯实基础、2017年脱贫出列、2018-2020年巩固提升”总体思路,确定“1+10+87”的攻坚进军图。

三是强化工作落实。县级领导常态化深入分包乡镇村,一线解决实际困难。县大督查办全过程跟踪督查督办脱贫攻坚工作,同时,成立精准脱贫督查办公室,5个精准脱贫督查组定期督查巡查。

四是精准动态管理。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和动态调整工作,准确核查贫困人口收入,跟踪监测“两不愁三保障”和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二)凝聚帮扶力量,把全社会帮扶作为重中之重

一是配强战斗队伍。抽调13人充实县扶贫办,选配乡镇扶贫专干54人。先后选派两批次优秀后备干部驻村开展帮扶。

二是建立包联机制。县级领导每人分包1个贫困村、联系2户贫困户。所有贫困村建立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四位一体”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社会帮扶。国家教育部定点帮扶青龙,省市领导深入青龙调研走访、把脉问诊,解决实际困难,市县两级投入扶贫工作力量达2万余人。扎实推进“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构建了“工作队+企业+科技特派员+休疗单位”帮扶模式。鼓励离退休人员、教师、社会人士与贫困户“认亲”结对,有效衔接社会帮扶资源与精准扶贫需求。

(三)着眼长远发展,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一是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林果、畜牧、中药材、食用菌、设施蔬菜、乡村旅游、家庭手工业和光伏发电“八大富民产业”,实现了贫困人口广泛覆盖、多重覆盖,保障了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二是提升产业质量层次。创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培育龙头企业65家,每村至少成立1家合作社,三产融合发展的七彩青龙·自然城开园运营。推进“互联网+扶贫”模式,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体系。

三是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创新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8种增收路径,“十三五”贫困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2万元。

(四)聚焦稳定脱贫,把改善基础条件作为重要保障

一是实施道路改造和街道亮化工程。改造县道38.4公里。改扩建村道714公里,超过以往6年总和,贫困村主街道全部实现硬化、亮化。

二是实施饮水安全和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88处、扬水站2082处、山地集雨水窖1.42万个,修复灌溉渠道4条,新增灌溉面积23万亩,实现农业稳产增效。

三是实施电力提升和网络覆盖工程。投资6.03万元,实现贫困村电力配套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宽带(光纤)网络全覆盖,4G网络覆盖80%以上。

四是实施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工程。建设2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1681户6268人。提高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改造危房1.1万户,建设安全房582户。

五是实施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建成225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且覆盖所有贫困村,村级卫生室全部配建到位,所有行政村实现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

六是实施生态扶贫工程。生态补偿、造林绿化向贫困村倾斜,2200名贫困群众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获得国家林业局充分肯定。

(五)聚力素质提升,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根本之策

一是夯实教育脱贫根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县城小学、幼儿园5所,示范性高中即将投入使用。投入1.4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和标准化学校工程。西促会“三通两平台”在全市率先建成并将投入使用。

二是提升教育脱贫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成国家级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和汽修与机加工实训基地,获评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三是全面落实教育脱贫政策。严格落实“两免一补”和“三免一助”等资助政策,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88万人次。

(六)立足共享发展,把提高社保水平作为基本防线

一是落实社保兜底政策。将符合条件的15034户、21534人纳入低保范围,切实做到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

二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线”机制。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待遇水平,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90%以上。全面落实“一站式”即时报销结算,县域内住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三是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就业扶贫车间奖补及县外稳定就业人员奖补政策。开展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转移就业2.6万人,稳定就业率达到63%以上。

(七)强化金融支持,把提高资金绩效作为关键撬点

一是强化金融资金支持。争取政策性贷款10.3亿元,投入扶贫产业、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大力推行“政银企户保”,重点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需求。

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2014-2017年,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69亿元用于脱贫攻坚。

三是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出台《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开展财政扶贫资金集中检查、“一问责八清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防止违规使用扶贫资金问题发生。

(八)发挥堡垒作用,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特色之举

一是筑牢战斗堡垒。实施“五大攻坚行动”,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夺旗争先”活动,打造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

二是强化示范带动。“三级书记”谈党建,驻村工作队示范引领,优秀村干部、致富能人带领大家致富,农村党员累计出义工3万余人次。

三是激发内生动力。推行“以奖代补”机制,解决政府干群众看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培树脱贫典型,强化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增强脱贫致富信心。

二、取得成效

(一)贫困退出任务圆满完成。截至2017年底,稳定脱贫24254户、7136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1%。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市级初审和贫困县退出省评估与验收检查。

(二)农业经济发展后劲更足。产业增收能力明显增强,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大幅提升,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效果较为明显。入围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列入省十大药材生产县、全国光伏扶贫县、省休闲农业示范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所有行政村垃圾治理实现市场化运作,建成垃圾处理无害化试点并在全县推广。建成美丽乡村省级重点村83个,肖营子村、干沟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四)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各级干部对农村实际情况更加熟悉,对“三农”政策的研究更加透彻、掌握更加精准,农村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对群众意愿诉求更加了解,群众工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培养锻炼了一批懂农村、懂政策、接地气、善实干的干部队伍。

(五)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在驻村干部带动下,村“两委”班子高度团结,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引领农村发展和服务群众能力明显提高,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六)群众认可度大幅提升。全面开展“双深双解”活动,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驻村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帮扶,抛家舍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贫困群众感动,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收获启示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培育脱贫产业是基础。只有发展脱贫产业,才能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工作中,青龙县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山场资源广阔的独特优势,把板栗产业确定为扶贫精准度高、持续稳定增收能力强的脱贫支柱性产业,板栗产业规模达近百万亩。成立板栗产业发展中心,举办全国板栗产业发展研讨会和首届青龙板栗节,提升了板栗产业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脱贫增收后劲明显增强。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完善基础设施是重点。只有不断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筑牢稳定脱贫根基。青龙县不仅关心脱贫质量,还放眼长远发展,实施了一批具有普惠性的水、路、电、讯等全覆盖工程,为持续稳定脱贫、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教育扶贫是根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扶贫、扶智相结合,解决好人口素质问题,才能斩断致贫穷根。坚持把教育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抓住教育部帮扶青龙的重要机遇,补齐教育短板,大力实施“以教兴县、以智脱贫”战略,创建教育脱贫强县,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从根本上彻底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为贫困地区发展做出了示范。

(四)打赢脱贫攻坚战,保持昂扬斗志是关键。人有精神志不衰。青龙县广大干部群众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青松不放松,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凝聚了强大攻坚合力,展现了最佳精神状态。工作中,所有县级领导坚持干字当头,认真践行“五到四从四多”工作法,推行常态化一线办公。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全部冲在脱贫最前沿,用真心走访调研、动真情精准帮扶、使真劲发展产业,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实践证明,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面对困难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斗志昂扬、迎难而上,再大的困难也一定能战胜,再难啃的硬骨头也一定能啃下来。



作者:青龙县委书记  霍春利

编辑:刘福庆 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