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雪峰王鸽
堆在院里的滞销梨果,被一筐筐装上车拉往市区;再回来,梨已卖得干干净净,果农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11月15日,志愿者团队和海港区文化路街道及所辖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市区设置了多个订购点,帮助抚宁区台营镇华庄村的果农卖梨,在市民的爱心接力下,5000多公斤梨果销售一空。
本报报道后,在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帮助下,华庄村的滞销梨现在已经销售了1万多公斤。此外,还有不少人直接到村里买梨,红肖梨滞销问题基本解决,其他种类的梨也渐渐打开了销路。
很多人提前几天订购了梨
15日早上7点多,市民王女士就来到了秦皇岛日报社门前,此时,志愿者已经把从华庄村拉来的梨卸下了车。在志愿者手里的订购名单中,王女士找到了自己名字,取走了预订的15公斤红肖梨。
“头两天在报纸上看到消息,知道这些梨是果农忙活一年的收入,赶紧订了30斤。”王女士说,报纸上公布了取梨点,虽然离自己家都不算近,但还是特意赶了过来。当天,许多市民都像王女士一样,一大早就去取自己预订的梨了。
11月11日,本报报道了华庄村梨果滞销的消息后,市民纷纷打来电话,表示想要购买些梨。
几天时间,市民的订购量就达到了2500多公斤,一直关注这个村情况的“泡泡大叔”刘成君和党义团队等志愿者团队,联系了取梨的固定地点,方便订购的市民取梨。
海港区文化路街道的新一街、红旗里等几个社区居民的订购量也不少,于是,在本报的联系下,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与华庄村果农约定好,在市区设置了几个订购点,方便订购梨果的市民于11月15日取梨,并现场帮助果农卖梨。
当天,在海港区新一街社区、人民里社区和先富里小区、秦皇岛日报社等多个订购点,人们如约而来。市民孙女士倒了三趟公交车来到新一街社区的订购点,专程来取之前订购的梨。“买得不多,尽自己一份力量,折腾点心里也高兴。”她说。
现场不断有市民赶来购买
15日上午,港城刮起大风,走在路上寒意扑面,路边几个订购点红彤彤的“爱心梨”牌子,却让不少行人停下了脚步。
“我在报纸上看到你了,帮着张罗卖梨,真是做了件好事,我也买些!”72岁的市民邹先生路过订购点时,看到了在现场帮忙的刘成君,一边向他竖起大拇指,一边弯下腰买起了梨。
在海港区人民里社区的订购点,市民张先生听志愿者讲了华庄村的情况,买下了一整箱梨。“咱多买点,你们卖得快点。”不一会儿,他还带来了几位邻居,拉着大伙儿一起献爱心。随着“爱心梨”的信息不断被传递,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来到订购点,20分钟后,这个点的几百斤梨就卖完了。
每个订购点的情况都跟人民里社区一样。梨刚下车就被人们一袋一袋地买走,志愿者忙得抬不起头,买梨的市民也过来帮把手,人们用热情驱散了大风的寒冷。
“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跟车来送梨的华庄村村民不断跟大伙儿说着感谢,“这次预订量是2500多公斤,我们运来5000多公斤,本打算卖不掉再带回去的,没想到一个上午就卖完了。风多大,心里都暖乎,回去给大伙儿汇报好消息!”
果农家里不再堆积大量梨果
15日下午3点多,运送梨的村民已经回到了华庄村,负责收钱的村民张一凡把一个厚实的布包打开,摊在火炕上,里面是卖梨的钱,面额有大有小,铺满了半张炕。
“数吧!”张一凡开心地跟围在身边的邻居说。他还拿出了几份报道人们帮助卖梨的报纸,“你们没瞧见,来帮咱们的人可多了!”村民脸上愁容都不见了,乐呵呵地说:“可真多谢大伙儿了!”
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海说,志愿者往市区拉梨时,他们先安排运去了村里低保户、空巢老人家的梨,一共卖出了1万多公斤,现在这些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基本已经没有积压的梨了。并且,华庄村梨果滞销的报道发出后,他接到了很多问地址的电话,不少人直接到村里买梨。
张永海又统计了一下,先前村里主要滞销的10万公斤红肖梨已经基本卖完了,储存在冷库的京白梨和雪梨也陆续有了订单。“这回咱华庄村梨果还得到了宣传,大伙儿都知道了咱的梨质量好,买的人就多了。”他说。
几天的时间,华庄村家家户户院子里,不再挤满一筐筐愁卖的梨,人人脸上喜滋滋地。“为了帮咱,城里有那么多人跟着忙活,真不知咋感谢人家哩!”大伙儿一碰面,话题都离不开这几天得到的帮助。
15日,由于不少人是现场加入买梨的爱心队伍,梨被迅速卖光,不少已经预订了的市民还没有取到梨,村民们已经准备好了自家最好的梨,近几日,就会按约定送到人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