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本地 > 文章详情
花果山村走出“全国最美接种医生”刘少青 50多年守护一村百姓健康
2018-09-25

记者 杜楠

在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青龙满族自治县,许多自然村遍布在大山深处,花果山村就是其中之一,距离最近的隔河头镇还有23公里路程。这样一个村庄,如今出入仍不方便,更别说交通闭塞的50年前了。

有这样一位“赤脚医生”,50多年里一遍又一遍地走过这片土地,用足迹为当地百姓织就了一张“保护网”,用一生的坚持,守护了一村百姓的健康,他就是75岁的刘少青。

从少年到白头,他瘦弱的身躯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沟沟坎坎,行程达几千公里,却从未走出这个片区。

2016年2月,刘少青被河北省疾控中心和红十字会评为“最美接种医生”,同年4月被评为“国家级最美接种医生”。在中央电视台上台领奖时,刘少青掉泪了,“没想到国家给我这么大的荣誉。这辈子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乡亲们了。”

母亲患病求助无门

他决心成为一名医生

成为医生,是刘少青17岁那年除夕夜的决定。9月18日上午,刘少青在村委会为他准备的药房里和记者提起这件事,他目光依然温和坚定。

那是1960年,爆竹声声的除夕夜,全村笼罩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刘少青母亲却突发疾病,头痛难忍。村里没有医生,他连夜去附近抚宁马坊的诊所求助,医生以过年为由不出诊。漆黑的山路,为了接大夫,他去了一次又一次,第三次回来时天都泛白了,医生还是没来。那一刻,刘少青下决心学医。

村里几个孩子的夭折,更让刘少青坚定了信念。缺医少药的年代,孩子们很少打预防针,本来很健康的孩子,却突然罹患脑炎或小儿麻痹导致死亡或终生残疾,这让刘少青心疼不已。“有个医生,乡亲们就不必再体会我曾经体会过的难处了,孩子们的健康也能保证。”1965年,刘少青以优异成绩通过卫生局培训,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刘少青的7年背药生涯开始了。每次疫苗接种,他清晨出发,走几个小时到达龙王庙乡卫生院取药。“呦,花果山的‘赤脚医生’又背药呢!”在附近村民的感慨声中,刘少青买一些5分钱一根的棒冰放在药箱里,再走几个小时回村里,挨家上门为适龄的孩子接种。赶上孩子生病或不在家,又要换日子再去一次。

花果山村有12个自然片区,村民们习惯称为“12条沟”,两个山头之间的每条沟里,少则一两户,多则八九家,要去谁家,翻越山头可能就要一两个小时。

走路行医的30年间,刘少青三五天就穿坏一双鞋,往往妻子李素清的新鞋还没做完,他脚上的那双已经破了洞。到后来有了自行车,刘少青终于省些脚力,20多年间他先后骑坏了3辆自行车、两辆摩托车。仅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一项活动,他就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每次行程都在几十里地。自他承担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50多年里,村里从未有过疫苗在控传染病,也无一例接种事故发生。

他带病行医多年

成村民健康的守护神

刘少青身子弱,不到40岁就患上心脏病,但对上门求医的人,几十年来他从未拒绝过。

“是刘医生家吗?我妈肚子疼,在炕上直打滚儿,你快来看看。”“刘医生,俺家那小子哮喘发作了!”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人找到家门口,刘少青拿起药箱就出门。

有一年腊月的一天,凌晨一点,抚宁一村里的5个人冒雪找上门,说家里亲戚生孩子生了两天,请了两个接生婆还是生不出来,请刘少青一定去看看。

接过妻子递过的衣服和药箱,刘少青出门了。黑漆漆的深夜根本看不清路,雪花还在飘落,路上积雪足有十多厘米厚,一脚下去雪没到小腿。路上要翻过一座高高的山头才能到,5个村民和刘少青在一个手电筒微弱光亮下艰难地走着。路上多处陡峭的山崖,要几个人或推或拽才能上去。

走了两个小时终于到了,刘少青一检查,肚里的孩子已经缺氧,胎音似有若无。他立刻为大人人工呼吸,采取各种措施。等一个健康男孩呱呱落地时,已经是清晨6点了。抱着孩子,一家子都跪下了。

多年行医中,刘少青摸出了规律。风湿、哮喘、胃痛,这是附近村民容易患的几种病。除了定期参加培训,刘少青买了不少医学书籍坚持自学,内科、外科样样精通,“村里就我一个医生,啥病都找我,找就得去。”

50多年的坚持

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因患有心脏病,刘少青当上村医没多久,就在出诊途中昏迷。“从北沟看完病回来,到村口不行了,躺地上起不来,眼睛也睁不开。”刘少青回忆说,幸亏捡柴火的村民鲍先生发现了他,找来三轮车将他送回家,“否则还指不定咋样呢。”那以后每次出诊,不放心的妻子总要陪着他。

刘少青每天清晨喝了粥早早出门,兜里揣几个白薯干儿或玉米面馍馍,饿了啃两口。夏天渴了好办,扒开泉眼上的叶子喝几口泉水,冬天就找干净雪抓几把塞嘴里。碰上治不了的病人,家属抬着担架往医院送,刘少青一路跟着,担心路上出意外,有时一两天也回不了家。

50多年来,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刘少青都去过无数次。除了药费,他从未收取过出诊费,那几毛钱的药钱,村民有时也欠着。有时村民给一些土豆、白薯或三五个鸡蛋,夏秋时节给他一个南瓜,或一把豆角。有一年临近过年,正赶上病人家中杀猪,病人家属给他拿了一小块猪肉,刘少青带回家,孩子们吃得又蹦又跳。刘少青胃不好,有一次病人家属抓了一把小米放在刘少青的口袋里,回家后妻子在火盆上用瓷缸子煨了粥,在那个天天薯面馍馍的年代,他总记得这把小米。

不是没有机会走出去,有一年县里招优秀“赤脚医生”去承德卫校学习,学成后有机会分配工作。刘少青想去,村干部说:“咱不能拦着你奔前程,可你走了,村里又没医生了。”刘少青想了又想,把申请书撕碎了。

“那些年,这里的老百姓太困难、太辛苦了。入党时我就想,这辈子就为他们服务了,下了决心咱就不变。”刘少青用50多年的坚持,兑现了当初自己的承诺。

他最眷恋的

是这片热土这些乡亲

2016年获得“全国最美接种医生”后,有5000元奖金。这奖金的用处刘少青早想好了:“一台心电图机5400元,我不要奖金,要这个。”

县里把心电图机送来时嘱咐他:“在医院查一次心电图14元,你也收这么多就行。”可两年多了,他没收过一分钱。“这机器用处大着呢,用这个检查就能判断是不是心脏问题,什么问题,确定了我就能给打针吃药,在送到县医院前能保住病人生命。”这就是刘少青最在乎的。

这几年,村里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的任务又落在了刘少青头上。有的老人嫌远不来,刘少青自己掏钱雇车,一次100元,也要坚持给123位老人体检。他总跟儿女说:“咱学了一身技术,就应该为百姓服务,别老考虑个人。”

今年5月,刘少青心脏病发住院半个月,回家后半个村子的人都来家里看望,医生嘱咐他:“好好养着,这病再反复就有生命危险了。”

这几年,刘少青在村里选出卫校毕业的程秀丽作为接班人。他拖着病痛的身体,坚持带徒弟出诊,把徒弟培养成像他一样什么病都能上手的医生,是刘少青最大的心愿。

“死我倒不怕,但是秀丽还没出徒,任务没完成得病了,这是我最苦恼的。”刘少青的目光望向远山,又收回来,看着河边玩耍的几个孩子。

他用一生的深情守护了花果山村百姓的生命健康,最眷恋的,就是这片土地上的那些乡亲。

“有生之年,干到不能干为止。”刘少青的喃喃自语。群山听见,回应以阵阵风声;溪水听到,回应以淙淙响动。花果山村的每一片土地,也用深情拥抱回应了他。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