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秦皇岛双拥网 更换背景 秦皇岛双拥办官方门户网站
收起
当前位置: 双拥 > 国防教育 双拥 > 国防教育

领导干部话国防——国防教育与红色文化旅游融合推进路径的几点思考 青龙满族自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范朝辉

时间:2019-11-18

青龙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境内祖山镇花厂峪村是抗日战争时期临(临榆)、抚(抚宁)、凌(凌源)、青(青龙)、绥(绥中)和凌、青、绥联合县工委机关所在地,也是冀东军区东北工作委员会机关所在地,是冀、热、辽边区的抗日中心,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原热河省人民政府曾赠送花厂峪村一面锦旗,上书“铜墙铁壁花厂峪,固若金汤靴脚沟”。

 一、花厂峪红色文化旅游开发概述

 面对花厂峪这一有着厚重红色文化底蕴的革命圣地,2008年,青龙县委、县政府决定对花厂峪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并责成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实施。2009年,以毕经安先生捐献的300万元为启动资金,首建了花厂峪抗日纪念馆,2010年7月落成。2010年7月建设烈士陵园,于2011年建成。抗日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坐落在花厂峪村中心地段。抗日纪念馆占地4.5亩,主体建筑560平方米,馆内设置五个展区:“壮士北上,星火燎原”“列强入侵,残酷暴行”“同仇敌忾,钢墙铁壁”“杰出人物,不朽丰碑”“缅怀英烈,情系老区”。馆内展出毛泽东、聂荣臻、李运昌、曾克林等领导人题词题字11幅,领导人铜像一尊,群雕塑像一座,微缩场景3处,文物78件,图片、照片136张,声、光、电设施5件。烈士陵园占地24.5亩,由牌楼、战事浮雕、石阶、甬道、纪念碑、烈士墓地、英烈墙、广场7个部分组成,安葬有名烈士128名、无名烈士490名。2013年,花厂峪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0年以来,花厂峪已接待来自全国18个省市参观学习游客30万余人,以及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客人,接待将军50多人次。

 二、花厂峪开展国防教育和红色文化旅游融合路径

 (一)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为此,发展红色旅游首要的是传承革命传统和开展国防教育,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在推进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路径融合上,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丰富和打造。第一,开展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把花厂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走革命路·铸为民魂”“学雷锋”“祭先烈”“党在我心中”等教育工作。第二,开展爱国情感教育。重点以团县委、妇联、教育局等单位部门,以广大青少年为主体,利用“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入团、入队、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帮助学生和年轻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基地成为广大青少年缅怀先烈和树立理想的“第二课堂”。第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加强基地对外沟通联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经常性地组织教育基地人员义务为中小学生、广大群众开办革命英烈讲座等,近两年先后为全县23所中小学举办各类讲座、演讲近100次。

 (二)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在花厂峪建设上,坚持避免盲目建设,以总体发展规划为引领,按照“内涵有特色、财力可支撑”的原则,防止与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内涵相背离的其他行为。自花厂峪建设启动以来,先后数次就景区周边的交通道路、安全设施、标准化卫生间等配套设施进行改扩建和修缮,以及注重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情景模拟等多样化方式,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历史,从根本上提升花厂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能力。

 (三)做好内部融合和外部联合。有效实现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的路径融合,从其内在关联上看,国防教育是“内容”,红色旅游是“形式”,二者相互联系、互为依存,实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在内部融合上,把青龙境内有关红色文化和国防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比如,在花厂峪周边建立的烈士陵园,在青龙镇龙潭村建立了抗战事迹陈列馆暨龙潭村史馆,在大巫岚镇陈台子村暴动旧址和八道河镇二道沟村青龙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遗址,分别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旅游集群。同时,大力支持《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文学剧本创作,积极邀请业内专业人士就国防和革命传统教育做报告和讲座等等,进一步丰富景区内涵。在外部联合上,将花厂峪红色旅游纳入全县域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比如花厂峪在青龙4A级景区祖山附近,将其纳入祖山景区改造提升项目中,包装出更加立体、更加有趣的综合性产品,不断提升花厂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人气。同时,进一步拓宽红色旅游视野和范围,进一步加强与昌黎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旧址、山海关甲申史鉴馆等沟通联系,注重与旅行社、大专院校、部队等对接合作,进而形成点、线、面的相交融合。

 三、国防教育和红色文化旅游融合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基地建设资金问题。无论是做好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还是实现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相互融合,基地建设是依托。自花厂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以来,受县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因素影响,在土地租用、建筑面积、文物征集、改陈布展内容等诸多方面受到限制,因此,亟需破解资金问题。

 (二)在县域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开发定位问题。上文曾提及,花厂峪村的靴脚沟曾经是临(临榆)、抚(抚宁)、凌(凌源)、青(青龙)、绥(绥中)和凌、青、绥联合县工委机关所在地,也是冀东军区东北工作委员会机关所在地。虽然旧址保存完善,但联合县、东工委、党校、兵工厂、服装厂和野战医院旧址复建项目等于7年前就已纳入花厂峪开发规划,至今没能启动。一方面源于资金制约,另一方面源于全县旅游开发布局问题。在青龙打造全县域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如何定位花厂峪在发展全县旅游中的地位,如何实现全县域旅游资源打造的“错位配套”,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目前,花厂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青龙满族自治县年近70多岁的退休老干部任馆长,相关工作人员仅有1人。要想更好地凸显教育基地在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中的地位作用,更好地发展花厂峪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人才是保障。因此,必须选优培强花厂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人才队伍。

 四、国防教育与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要解决好“融什么”的问题。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实现更好地融合,首要的是确定“融什么”:一方面,内容是融的基础。就是要以红色精神为主线,将文化旅游有机串联起来,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内涵。但要注意规避两点,一是避免把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当作“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导致忽略“红色内涵”的本末倒置问题;二是避免二者内容割裂而形式“融合”,导致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各唱各的戏,各拉各的号”,仅仅实现了“游”而脱离了“教”。另一方面,形式是融的依托。要把红色文化旅游纳入打造全县域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范畴,确定发展定位、编制详细规划,既要有游客的“游”,也要有游客的参与互动。比如,鼓励学生群体到花厂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夏令营等活动,在学习、游览、观光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活动现场体验度,以参与性和互动性活动更好地发挥教育基地的独特作用。

 (二)要解决好“怎么融”的问题。一是坚持把学习借鉴和秉承自身特色结合起来。在学习典型先进地区的基础上,将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做法吸纳进来,注重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因为每一处教育基地在抗战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不一样,比如花厂峪是冀、热、辽边区的抗日中心,这一中心在华北和东北抗战史上,有着独特的历史作用,就应该而且必须彰显其特色优势。二是坚持寓教于乐、相辅相成。如果仅仅是为了“游”,显然脱离了国防教育本质;如果仅仅是为了“教”,显然忽略了“游”的娱乐丰富性,使得“教”干瘪单薄。因此,在实现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路径融合上,务必要牢固树立寓教于乐的目标,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三是全力用好建设资金。加大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支持力度,统筹宣传部、财政等部门建设资金,严格按照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全面做好花厂峪抗战纪念馆附属工程扩建项目,丰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接待承载能力水平。

 (三)要解决好“谁来融”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涉及的部门包括党委宣传部、旅游文化部门、财政局、民政局、规划建设、人民武装、国防教育办等多个部门,在这一点上就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等问题。笔者认为,要处理好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的路径融合,必须坚持地方党委宣传部牵头,其他多家部门进行配合。比如,花厂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归口县委宣传部管理,而烈士陵园归口县民政局管理,如果实现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必须责成牵头单位,利于工作开展和落实。同时,建议采取劳务派遣等形式,招录有历史学、旅游规划等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才队伍建设。

 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二者路径融合,是做好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大专题研究、规划设计、内涵打造力度,实现国防教育和红色旅游路径的真正融合。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