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专题 > 燕赵新作为 致敬40年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 文章详情
【燕赵新作为致敬40年】一座雷达塔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跃升
2018-10-23

记者王静

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第一个配备港口型岸基导航雷达系统的雷达站——“南山头雷达塔”在秦皇岛南山落成。从此,“南山头雷达塔”见证了船舶交通管理中心(VTS)及相关设备“从无到有、从二维到三维、从信息化到智能化、从国外引进到自主研发”不断飞跃的发展历程。

1980年首次引进雷达导航系统

1980年,为了更好地保障船舶安全、提高港口交通效率,在秦皇岛港煤二期工程中“建设港口雷达导航系统”的规划获得交通部批复,“南山头雷达塔”成为我国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港口型岸基导航雷达系统建设而成的雷达站。

“10多个生产泊位,每天所有的进出港船舶都要进行连续手工标绘定位。雷达参数要根据天气海浪情况手动调节,全靠学习摸索和经验积累,洗脸盆大小的绿屏PPI平面位置显示器,盯久了头晕眼花。”当时,兢兢业业为船舶点亮导航灯的“守塔人”,变成了在雷达显示屏上手工标绘,为船舶提供助航信息服务的“值班员”。他们靠自学熟练掌握了外语界面雷达系统的操作使用,顺利从外国专家手中完成了整套设备的接收;他们结合秦皇岛港的航道和气象水文特点,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形成了系统的VTS建设和管理规范;他们参与全国VTS规划设计,为上海、天津、广州、南京长江段等地高标准规范化VTS建设建言献策,有力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的制定和全国统一规范的推广……他们就是揭开秦皇岛VTS发展序章的、年轻的、第一代秦皇岛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人。

1995年首次运行VTS系统

大变革引领大发展,水监体制改革将港口雷达站现代化建设引入了快车道。近40年间,“南山头雷达塔” 先后引进了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多个雷达系统,VTS系统架构从单雷达系统拓展成为融合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的信息化平台;目标运算处理能力从20个提升到了4000个……

“发展太快了!”已77岁高龄的蒋庆喜,既是“南山头雷达塔”的建设者,也是秦皇岛VTS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回想40年的变化,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快”:“装备现代化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南山头雷达塔”系统设备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为秦皇岛VTS的不断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991年秦皇岛VTS开始履行船舶交通管理职能;

1995年作为全国第一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之一,首次正式运行。电煤运输绿色通道、值班人员代码制、应急事故后评估等创新理念和工作机制,被秦皇岛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人一个个变为现实,成为维护船舶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实举措。40年来,辖区电煤年吞吐量从不足2000万吨增涨到近2.4亿吨,秦皇岛VTS为“北煤南运”海上能源大通道安全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秦皇岛VTS,2009年,被评为全国海(水)上搜救先进单位;2013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2015年自主研发新一代智能化系统

“进口雷达系统,维修保养费用高、功能模块单一、数据库兼容性差,我们又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想改进也无能为力。”看着“南山头雷达塔”的全套进口设备,秦皇岛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惠金记总有一种“卡脖子”的感觉。

2015年,秦皇岛海事局携手科研部门共同开展国产VTS系统和新型智能化交通组织平台研发建设。秦皇岛VTS凭借“南山头雷达塔”良好的硬件条件、深厚的经验积累、过硬的队伍素质,一力承担了两个项目的“孵化”任务,从技术标准制定、软件架构设计、系统验证测试等方面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大量合理化建议和人力支持。

“对‘南山头雷达塔’相关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新的国产VTS系统具有智能雷达跟踪监视、二三维一体化交通态势显示、多系统集成联控等多项创新功能,实现了对国外同类系统的超越。”孙大庆在秦皇岛VTS工作近40个年头,全程参与了“南山头雷达塔”的历次引进设备升级改造和两个自主研发项目建设工作,谈到新系统平台的优势,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新型智能化交通组织平台则是基于‘管调一体化’思想进行的全面创新,是为海事监管量身打造的智能化信息平台,是‘中国创造’!”

40年,“南山头雷达塔”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与一代代秦皇岛VTS人一起,共同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中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历史进程。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