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韩冰
8月20 日上午8点,56岁的邵剑秋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邵剑秋是华润雪花啤酒(秦皇岛)有限公司发酵车间的一名工人,他的主要工作是监控发酵罐的温度。“现在上班轻松多了,原来我们上料都是人工拽管子,接到阀门上,一天要装卸十二、三次,那时候发酵室有6、7个人,一天能过滤500吨左右的料,现在都是全自动化,电脑控温,我平时就是监控一下,然后做做卫生,现在我们发酵室就两个人,一天也能过滤1000吨料。”邵剑秋说。
位于海港区西盐务村的燕山啤酒厂,曾经是改革开放后我区颇具影响力的一家乡镇企业。邵剑秋是厂里的老人了,30多年前,燕山啤酒厂刚建厂时,他就成为了啤酒厂的员工,那时候他才20多岁,从啤酒厂建厂到一步步的发展变迁,邵剑秋是经历者,也是见证者。
1984年6月,随着海港区城区的迅速发展,西盐务村村民集体转为城镇居民。转城后,土地没有了,村民面临就业问题,村集体决定搞商业、建企业。于是,燕山啤酒厂应运而生。
燕山啤酒厂总投资1000多万元,1986年试车投产。厂区占地面积5.33万平方米,全厂拥有550多名职工,基本都是西盐务村村民。1993年,实施二期扩建工程,1997年以后,再投入4000多万元,进行设备更新改造。燕山啤酒厂生产的秦雪牌啤酒、秦皇岛牌啤酒在秦皇岛、辽西以及华北一些城市深受欢迎。
邵剑秋回忆道,他刚入厂的时候,职工收入不错,幸福感也很强,产品供不应求,还是当时海港区众多企业中的纳税大户。后来,由于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等原因,企业的效益逐渐下滑,工人收入停滞不前。
2005年12月,燕山啤酒厂与华润雪花啤酒中国公司合作,遂更名为华润雪花秦皇岛公司。与央企合资后,在管理上更加科学规范,从管理到技术,都是企业技术中心的华润雪花统一技术要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之后,公司通过引进新的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改造相关设备和升级关键技术,年生产啤酒10万千升。并带动了员工收入的提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又面临了新的问题。
华润雪花啤酒(秦皇岛)有限公司高级经理李宝强说:“一个是由于产能不足,我们原来的生产线不具备生产中高档产品的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再有就是环保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我们在2013年,在政府退城进郊政策的支持下,决定扩大产能,建设新工厂。”
通过项目开发备案、选址买地、施工等众多艰难复杂的过程,经历一个又一个挫折,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在2018年1月份,新工厂建成并投入使用。雪花啤酒新厂位于海港区临港物流园区内,占地面积199亩,总投资8亿元,采用领先的控制系统,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华润雪花啤酒(秦皇岛)有限公司酿造部经理周永河介绍说:“我们已经具备了生产华润中高档啤酒的能力,如今,市民已经能喝上本地生产的‘勇闯天涯’啤酒了。不仅如此,啤酒口味的纯正性,包括外观质量都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在产能和质量提升的同时,企业也实现了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的目标。使用反渗透水设备、包装链道电机、沼气回收利用等工艺和设备,预计每年可节约大量水、电,并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配备1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硅藻土过滤机,关键部位监控全覆盖,进一步保证了啤酒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目前,华润雪花啤酒(秦皇岛)有限公司发展势头迅猛。2018年全年预算啤酒产量为12万千升,预计可创造产值3.4亿元。
改革开放至今,30余年的成长,华润雪花啤酒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坚守质量,勇于创新,开启了变大变强的转型之路。
“未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将继续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周边市场,培育雪花新型客户,不断增加产量,将雪花做大做强。”周永河说。
编辑:刘福庆 郭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