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高扬
两年前的初春,当得知自己被选派到青龙开展驻村帮扶时,钱振山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从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在乡镇、县区、市直机关都工作过,唯独没有参与过农村事务的管理。这次去扶贫,正好能去乡村基层了解情况,为当地百姓做些事情。”
“驻村”重在“驻心”,这样才能把“驻村”变成实实在在的“助村”。2016年2月,钱振山来到青龙镇平顶山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组员开展入户走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个分析致贫原因,也走遍了村内的每一个山山岭岭、沟沟谷谷。在钱振山看来,只有深入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才能号准“脉”,找准“症结”,进而选好“药方”,提高精准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青龙镇平顶山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4亩,山场面积1.4万亩。由于村内山场多,大多数村民以种植板栗为生。虽说村里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由于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每到板栗成长期需要灌溉时,村民们眼巴巴地盼着“老天赏雨”,因种植管理落后也只能“靠天吃饭”。
村民普遍反映村内缺少灌溉设施,钱振山与组员把先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开展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建设灌溉设施需要的资金和施工投入都很大,钱振山带领组员多次到水务等部门协调跑办,邀请水利专家设计管线布设方案,最终实施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打机井6眼、铺设10条引水上山管道、建设4个蓄水池、安装318个山地集雨水窖。如今的平顶山村已经实现了板栗树灌溉的全覆盖。
脱贫的关键是发展产业,产业兴则农村兴,才能让农民富起来。“村内的板栗产量不低,但就是销售难。”为了帮助村民拓展销路,钱振山曾联系过一家收购商到村里收购板栗,却吃了一次“闭门羹”。“人家都不愿意收,说村里的板栗还是老品种,口感不好。”钱振山意识到,板栗品种亟需改良。
引进板栗新品种,改变村民对原有果树粗放式的管理,教会村民实现科学管理,才是实现增收的良方。由于多年在市科技部门工作,钱振山认识很多高校专家,他找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教授,在平顶山村建设了一个小型板栗新品种改良示范园,开展板栗高效栽培技术与示范研究。
在这个小小的示范园,村民可以亲眼见证引进新品种后,板栗树成长的全过程,学习和接触接穗、剪枝、施肥等技术。“村民的种植观念都比较落后,有些人想改变却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建立示范园,目的就是提高村民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家的讲解、传授和实验,带领他们走上板栗种植标准化的道路。”钱振山说。
实施品种改良以来,钱振山带领驻村工作组免费向村民发放板栗新品种接穗2万多株,村里的板栗良种化和栽培技术水平大大提升。“有了充足的水和好的品种,让我们这些种植户大大获益呐!”平顶山村村民马艳红说,“今年的板栗收成是去年的一倍多,价格也提高了一倍多!”
在开展板栗技术培训和推行科学管理的过程中,平顶山村还培养出了一批本地的板栗种植“乡村土专家”,这些“乡村土专家”拥有了娴熟的种植技术后,自身的农技输出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如今,平顶山村的40多名“乡村土专家”走出家门,为周边乡村提供板栗修剪等技术服务,通过自己的技术和劳动增加收入。
“平顶山村的产业结构太单一,仅仅依靠板栗种植,村民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钱振山说,立足产业想办法,在扶贫工作中,他带领驻村工作组深挖资源优势,引入栗蘑种植产业,将其打造成为继板栗主导产业之后的特色致富产业。
钱振山带领工作组多次到唐山考察,将那里成熟的栗蘑栽培技术引入到平顶山村,与秦皇岛汉生农业科技公司合作打造了10亩栗蘑栽培基地,建成了平顶山村栗蘑产业扶贫基地。栗蘑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种植大棚16座、栽培菌棒5万多棒。两年来,平顶山村的栗蘑产业扶贫基地已初具规模,所有贫困户利用财政扶贫资金获得每人每年60元的分红收入,同时,基地也带动了村内40多人参与栗蘑的栽培管理,依靠打工劳动,贫困户平均每人增加收入在1500元以上。此外,钱振山还带领工作组为平顶山村打造了万只肉鸡养殖示范基地,以龙头企业带动,将扶贫资金入股到青龙祥龙畜禽养殖有限公司,贫困户每人每年可获得分红收入170元,同时带动20余户贫困户依靠打工实现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
经过两年多的帮扶,平顶山村159户513口人实现稳定脱贫,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提升。
虽然已经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钱振山还一直关注着村里的发展。“今后,我依然会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再多想办法,利用所熟悉的科技资源和优势,为平顶山村的群众提供更多信息。”两年多来的精准扶贫,既“身入”也“心入”,钱振山与平顶山村的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看到百姓的生活逐渐改善,感觉我们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参与扶贫工作,钱振山将其视为人生中难得的重要经历。“让我对基层的情况更加了解,更深切体会到群众的所盼所想,为今后推进本职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真是不虚此行!”钱振山说。
编辑:郭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