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宏宇 陈引玉
“咱们先去国土局确定一下这块地的用途,然后再决定是否启动征地程序。现在企业已经准备好投资资金,只要手续跑办完全就能动工建设了。”10月31日,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巫岚镇秦木沟村,市环保局驻村工作组组长胡海波跟村党支部书记李林宝商量村里建企业的事情。
从2016年开始,胡海波和工作组一起在秦木沟村驻村帮扶。到今年年中时,圆满完成了帮扶任务。根据工作安排,驻村工作组组长可以实行轮换,但为了村里的项目建设,他毅然选择留下。“我给村里谋划了5个项目,企业投资意向也已经明确,等到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村民脱贫致富就更有抓手和保障了。”胡海波说。
秦木沟村地势狭长,各个村民小组散落在2大片区4条山沟的道路两侧。“最远的牛塘沟离村部有9公里远呢。”胡海波一边走着一边介绍,全村共有10个自然片、14个村民小组,415户、1360口人。
2016年入村后,为了早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进行深入踏查、研究,并根据村情实际,制定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产业培育为核心的工作规划,并马上组织完善了水、电、路、通讯、广播的基础设施,对生产作业道路进行了1.4公里的硬化,新增了150盏路灯,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秦木沟有山场面积2万余亩,耕地只有960亩,山场资源是村民脱贫致富的潜力所在。但是一直以来,村民管理果树主要靠经验,修剪、嫁接、施肥不科学,品牌意识不强,果园效益一直处在低水平,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差,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怎么让山场发挥最大效益,既增加村集体收入,又能帮贫困户脱贫?胡海波说:“遵循‘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规律,发展稳定增收的产业是关键。”两年半里,他着力在村里打造林果业、养殖业和养蜂业三个产业。
利用上级扶贫资金,以贫困户带头发展林业示范产业项目。发展林果业,开发荒山400亩,新种植果树400亩。集中连片种植苹果、板栗200亩。
为了提高果品品质、增加效益,工作组帮助村民从树体修剪、平衡施肥、物理防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下功夫,着手建立果品标准化栽培管理体系,并申请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果品种植向精品化发展,提升果品在市场上的名气和身价,从而带动村民增收。
根据村情实际,以贫困户分散养殖的方式发展养猪、养羊、养蜂、养驴,以“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发展农家院、山枣加工项目。两年多来,发展养猪户265户、养羊户230户、养蜂86户、养驴2户,覆盖全村所有贫困户,使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贫困户苑国军养殖业搞得有声有色,目前已养年猪80余头。
除了帮着村里谋划脱贫致富的产业,易地扶贫搬迁91户、271口人也是工作组开展扶贫工作的着力点。现在工程建设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修建院墙。还为村集体改善办公条件,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并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全面清理,修建固定式垃圾池10个;为了解决村集体无收入问题,投资15万元建设了20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1个,现已正式并网发电,可为村集体带来年收入2万元以上。
“下一步打算利用我们单位特长,建一个粪便处理项目。经测算,这个项目可将大巫岚镇29个村的人和牲畜的粪便收集处理,最后转变为农家有机肥施到地里,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利用现有的农家乐、民宿、采摘园、花坛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谋划建设3至5个工厂,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胡海波看着已经初具雏形的发展蓝图讲述着下一步的打算。
驻村两年多里,由于工作过于疲累,胡海波的听力严重下降。但看着村里一天天发生的喜人变化,他觉得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