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本地 > 文章详情
入赘的丈夫去世后照顾婆婆多年,她更懂“家”的含义——“咱养她,应该的”
2018-11-28

通讯员 张冰洁 宋铁军 记者 杜楠                  

说起“家”的含义,54岁的王玉娥是这么理解的,“一家人全乎的就行。”

所以,在入赘的丈夫因病去世后,王玉娥接过了照顾婆婆的担子。“不讲什么出门槛儿不出门槛儿了(青龙土话,意思是儿子入赘到别家),老人养了儿子,现在咱养她,应该的。”这是王玉娥朴素的想法。

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乡东马道村村民提起王玉娥,都说“那人命苦”。3岁失母,12岁和16岁的时候爷爷、父亲相继离世后,王玉娥就独自生活了。“完完整整”,这是王玉娥从小对家最大的渴望。

18岁那年,比她大8岁的同村村民滕起宝入赘王家,随后3个儿子相继出生。日子虽清贫,但王玉娥是幸福的。

好景不长。1995年,丈夫的六弟因车祸去世,70多岁的婆婆李氏无人照料。按当地农村的习俗,“招姑爷子”的王玉娥本没有赡养婆婆的义务,但她主动把婆婆接了过来。“老人生养了儿子,现在这么大岁数了,还自己烧火做饭,说得过去吗?咱得管。”

平静的日子没几年,2011年,丈夫滕起宝突发心梗去世,王玉娥几度哭昏过去。就在村民猜测她还会不会继续照顾婆婆时,渐渐清醒过来的王玉娥又一次撑起了这个家。

“滕起宝走了,咱们还得过。妈,你放心,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的。”王玉娥安慰婆婆。

日子清苦,但王玉娥不抱怨,“说啥都没用,越抱怨日子越难过。”一年年过去了,王玉娥不仅将3个孩子抚育成人,而且将婆婆照顾得妥妥帖帖。如今已是96岁高龄的婆婆一直很精神,有人提起儿媳妇,老太太就重复着:“好!好啊!”让老太太一次次提起的,除了儿媳对自己的照顾,还有对婆婆娘家人的礼遇。老太太的娘家人逢年过节来看望,王玉娥总是大盘小碗做出一桌菜,从没说过麻烦,也从不让老太太娘家人饿肚子走。“咱这风俗,娘家来人得管饭,要不说不过去,儿媳妇是怕我没面儿啊。”老太太心里明白。

每天儿媳把坑烧得热乎乎的,做了饭菜再端上来,婆婆的日子让村里的老人都羡慕不已。村里人说王玉娥孝顺,说她婆婆享福啊,才这么长寿。但王玉娥不这么想,“老太太自己体格好,我吃干的她也吃干的,我喝粥她也喝粥,从来没说过哪个不爱吃让我做别的饭。不是咱照顾得好,是老太太心眼好就长寿。”婆婆爱抽旱烟,王玉娥总是把烟丝准备得足足的。按季节她为老人添置衣服、鞋子,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可村里人夸她时,她却总摇头:“老太太体谅人,通情达理,遇到这样婆婆是我的福气。”

岁数大了难免有病痛,半个月前,婆婆穿棉裤时不小心扭伤了腰,躺炕上下不来了。王玉娥每天伺候老太太大小便,被褥总是干干净净的。

在王玉娥的影响下,3个已经成年的儿子都非常孝顺。“家里啥也不缺,孩子们总给我们买吃的,怕我累不让我拾柴火,都是他们拿钱买柴烧。”王玉娥特别知足,“老人高兴就行,婆婆多活一天就是咱的福分。”王玉娥说,等婆婆百岁寿诞,要好好庆祝一下。

“我娘家没人,就剩婆家这边了。”自从16岁那年父亲去世后,王玉娥独自生活了两年,吃饭、睡觉,干啥都是一个人,老屋里空荡荡的。两年后,丈夫滕起宝入赘进来,他和他的家人成了王玉娥最亲的人,“我有家了,我得珍惜。”王玉娥曾在心里跟自己说过的这句话,36年后依然记得。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