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鸽
12月7日晚上,李永花写了条朋友圈,“我不能辜负大家期望,会坚强前行。”当天早上的一幕,让她心里一直不能平静,一回忆起来就想掉眼泪,幸福的眼泪。
7日早上,港城大风降温,女儿上学去后,李永花给自己蒸了点苹果当作一餐,拿起碗又放下,琢磨起了愁事,明年的房租还没凑够,下个冬天娘俩还能住在这房子里吗?
此时,屋外响起敲门声,李永花赶紧招呼:“哎,快进来,在家呢,门没锁。”进屋的人出乎她的预料,其中有熟悉的面孔——党义服务队的志愿者王勃;另外几个人,李永花认不出。
“永花,我们跟志愿者一起来看看你,专程给你送‘晚报爱心基金’,这是爱心企业和市民,通过咱晚报这个平台筹集起来的善款,大家知道你是沈汝波最后帮助的人,在了解了你的事后,都很佩服你啊。”秦皇岛日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冷雪走上前,说明来意,把装有1万元“秦皇岛晚报爱心基金”的信封,交到了李永花手上。
11月26日,本报在《无论生活多难,奉献像一朵永不凋谢的花》一文中,报道了李永花的事情,4年前她被查出患上胃癌,不久后,丈夫又突发脑溢血去世,她和上高中的女儿靠300多元低保生活。
困难的日子里,李永花得到了沈汝波的帮助,得知他也是名癌症患者,李永花深受感动,去年作出了捐献遗体的决定:“希望也能为别人做些好事。”
沈汝波病情加重住院时,李永花去探望,没想到,弥留之际的老沈示意妻子拿出500元钱给她,并紧握她的手,坚持让她收下,这也成了他生前做的最后一件好事。沈汝波去世后,他创建的党义志愿者服务团队继续帮助李永花。
前不久,得知李永花腿部骨折,党义团队的志愿者一起为她凑了3000多元治疗费,众人互相扶持、互相带动的奉献精神,像一把把火炬,越聚越炽热……
本报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广泛反响,“虽然沈汝波走了,但他做过的事不会被遗忘,将来会有更多像他一样的人。”“奉献爱心,服务他人,为他们点赞。”人们纷纷通过本报表达敬意,更多人开始帮助李永花。
“大伙儿都希望你把身体养好,看着女儿成材,别怕困难,有咱们呢。”冷雪边叮嘱李永花,边仔细地摸摸暖气的温度,问她的身体情况和以及是否还有其他需要。
李永花一直笑盈盈的,“身边的人越来越多,有来帮着买药的,有上门给剪头发的,大家这么照顾着,我不担心孩子的将来。说到需要和愿望,我真的有一个,希望身体好一点后,也能跟着党义去给别人做点事。”
“好,一言为定,等着你来!”王勃伸出手,跟李永花使劲儿握了握。
能够解决李永花母女燃眉之急的“晚报爱心基金”送到了,人们才安心离开,身影裹进屋外的寒风,小屋里留下的余温还那么暖……
编辑:郭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