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专题 > 燕赵新作为 致敬40年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 文章详情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商业篇 | 从荒滩之地到美丽新城
2018-12-11

6591229619307428.jpg

开发区原址

119440530554828617.jpg

2018年开发区原址重拍

记者  冷雪 马雪峰

40年前,秦皇岛大小汤河之间还是一片荒滩之地。

34年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在这片沉寂多年的土地上诞生。渤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新星冉冉升起,从此点亮了秦皇岛乃至河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

改革开放40年,一代代建设者亲眼见证这片极具活力的投资热土从零开始,从小到大,工业经济总量从起步时的“可以忽略不计”,到现在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总量的六成以上。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国内少有的集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省级软件产业基地等政策优势和载体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强区。

802975541270474453.jpg

364650377438129813.jpg

从无到有,开发区开启创业征程

虽然今年已经50岁了,但每天到单位后,黄国庆还是一如既往地换上工装去车间看看生产线运行的情况。作为邦迪管路(秦皇岛)系统有限公司的生产主管,他对车间的景象了如指掌。

19岁那年,黄国庆还没有参加工作。他说:“那年站在和平桥上往西看,在一片灰色的荒野中就只有邦迪那红色房顶格外亮眼,那样的厂房还是头一次见,新鲜!好想去看看。”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国首批、河北省首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设立。第一代开发区建设者在大小汤河之间的荒滩上,开启从零开始的创业征程。

1986年4月,由中澳两国三方合资兴建的华燕邦迪制管有限公司开工建设,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项目建设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我赶上了第一批招工,这也是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黄国庆说,1987年他进入邦迪公司,看着厂房里唯一的一条从澳大利亚搬来的生产线,他内心充满了好奇与憧憬。而从那以后,来自五湖四海的企业在开发区投资兴业,各种更先进的设备、生产线等更让黄国庆感叹不已。

这名小工人开始惊讶地见证着,开发区崛起于渤海之滨的雄关漫道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803418126553691444.jpg

138642500114133096.jpg

三次创业插上腾飞翅膀

 “别看我们现在是全市经济的龙头,但在30年前,我们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洪柱的办公室里,他向记者追述了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刘洪柱说:“1990年我来到开发区,担任开发区发展公司招商部部长。当时的开发区只是大小汤河之间1.96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真的是一片荒凉。在全市的经济总量表上,有的领导曾说,开发区的经济指标可以忽略不计。”

靠仅有的0.93亿元国家贷款,在第一个10年里,开发区逐步完成了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了华燕邦迪等一批企业。

谈起这些年在开发区招商引资过程中经历的事,刘洪柱笑着说,“我们就是不到最后不放弃。’非典’那年,旭硝子公司都准备撤出了,我们连夜将他们所需的条件清单逐一进行研究回复,最后打动了他们;当初LG公司的总经理就连家里停水停电都找我去给解决;为了让阪口线材公司来开发区投资落户,我们真是追着人家屁股走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开发区人的精神就是矢志不渝。”

在踏上改革开放的快车道后,开发区从1995年开始了二次创业。“那时很多韩国、日本、欧洲的500强企业都来到了开发区,我们真正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刘洪柱自豪地说。

 “从2008年开始,我们不仅扩大了区域,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发展战略,将区域发展政策调整为产业发展政策,说白了,就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数据、新能源、生物工程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要绿色发展,也要科学发展。”刘洪柱说,开发区对于创业之路始终有着明确的目标。

2016年,敢于担当、勇于挑战的开发区人决定开展第三次创业,将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伟大历程推向新的高潮。

如今的开发区经济建设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2017年,投资25亿元的中秦兴龙产业园一期项目,从奠基到建成,仅仅用时6个月。前有“深圳速度”,现在秦皇岛也可骄傲地说,我们有“开发区速度”。

237849038719104685.jpg

303733466034845759.jpg

生态建设打造美丽新城

“多年前这儿杂草丛生,环境脏乱,河道还淤积,说是‘臭水沟’也不为过。可如今,这儿成咱们市的景区了,周末都是来这儿赏花拍照的!”市民李淑芬这样评价戴河生态园。如她所说,多年前,给附近小毛义庄、小米河头等20多个村庄的村民带来很多困扰的戴河在开发区的治理下摇身一变,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不仅是戴河生态园,开发区还有开放广场、翔园、森林体育公园等一批精品生态工程相辅相成,形成“白天是景点、夜晚是亮点、节日是看点”的景观效果。

开发区建设规划管理局副局长张景森1994年来到开发区工作,用他的话说,“我是24年如一日干开发区规划这个工作,可以说开发区的一草一木、一街一道、一楼一区,我都再熟悉不过了。”

作为开发区建设规划的“老人”,张景森说,开发区这30年的城市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杂乱无章的,每一寸土地的开发使用,每一条街道的建设通行,都在秉承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基础,以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新城区为蓝图。“我们不是要打造一个工业园区,而是要让住在开发区的老百姓们生活得舒心,让在开发区投资的企业感受到绿色城市、现代化城市带来的幸福感。”

从34年前那个被忽略的不毛之地,到今天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性新城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仅创造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更谱写了一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改革开放新华章。

 

链接: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秦皇岛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已从建区之初的在全市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到2017年底,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0.08亿元,同比增长8.0%。

目前,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3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通用电气、德玛格、TI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大企业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投资兴业。目前,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铝合金车轮制造基地、国内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中国北方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国内独具特色的生物产业基地、京津冀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基地、全省领先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此外,开发区还积极贯彻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努力拓展海外市场,与加拿大泰瑞斯市政府正式签订购地合同,建设了泰瑞斯工业园。

自2001年,开发区成为河北省首家、全国第六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后,又先后获得“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区”“最佳投资环境开发区”“国家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园区”等诸多荣誉。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