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专题 > 燕赵新作为 致敬40年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 文章详情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秦皇岛港 | 中流击楫破浪行
2018-12-10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从而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革故鼎新,我们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亲历者;40年春风化雨,我们每个人亦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受益者、分享者。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秦皇岛同全国一道书写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壮丽诗篇,四十载风雨沧桑,秦皇岛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日起,我们将推出《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全景式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秦皇岛跨越式发展伟业,以飨读者。秦皇岛,因港而生,因港而兴。秦皇岛港开埠120年,更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劈波斩浪,飞跃发展,成就了渤海岸边一座现代化大港。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454.jpg

河北省唯一的国际海上客货航线——秦仁航线 孙红摄


一组照片见证40年巨变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502.jpg

过去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505.jpg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510.jpg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514.jpg

▲秦港码头工人作业

▼运电煤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518.jpg

2018,秦皇岛港杂货码头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522.jpg

1979,秦皇岛港

初冬的秦皇岛,寒风袭来,落叶纷纷,冷意侵人。可秦皇岛港的作业区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各种钢铁巨兽在秦港人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挥舞着力大无穷的臂膀,将堆成山的煤炭和其他巨量的散货、集装箱等,填满巨大货轮的肚子,运往世界各地。

不远处的开埠地老码头,却是一派静谧优美的场景。这里已变身西港花园,没有轰鸣的机械,只有绿树成荫,楼亭掩映。曾经的生产设施经过保护改造,添加现代元素,变成了记录历史的工业遗存。游船在这里停靠,山海旅游火车从这里出发……

从繁忙的能源输出大港,到鸟语花香的旅游码头,走过改革开放40年的秦皇岛港,朝着新目标——国际旅游港迈出了转型升级、绿色跨越的坚实步伐。

从人工铲煤到机械化装卸

11月23日,“钢铁驯兽师”李伏玉带着父亲李俊喜来到秦皇岛港,这是父子俩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今年72岁的李俊喜已从秦皇岛港退休多年,儿子李伏玉现在是二公司装船一队副队长。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526.jpg

李俊喜、李伏玉父子 

两代秦港人聚在秦皇岛港,看着眼前巨大的取料机、皮带机、装船机等现代化的操作设备,父子俩感慨颇深。对于40年来的秦皇岛港,他们脑海中既有相同的印象,也有不同的地方。从父亲进港到儿子进港,再到父亲退休,父子两代秦港人,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港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发展。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531.jpg

改革开放前,秦皇岛港半机械化煤炭作业场景。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535.jpg

秦皇岛港发运超长风机叶片  刘怡然摄

1978年,在港口做建筑工人的李俊喜30岁出头,儿子李伏玉还在上小学。“当时卸煤都是人工,用大铁锹直接从车皮上往下铲。那种铁锹可不是普通的铁锹,跟现在铲雪似的特别宽,一锹都能铲近百斤。卸完车之后,那人就能看见俩眼睛、一张嘴,其他地方都是黑的。”说起40年前的艰难,李俊喜有着难忘的记忆。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540.jpg

1959年,秦皇岛港7号泊位实施第二次技术改造。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705.jpg

秦皇岛煤码头使用飞速运转的皮带机运煤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秦皇岛港开始了劈波斩浪、突飞猛进的40年,大踏步朝着现代化的港口迈进。

1982年,李俊喜转行到当时的秦皇岛港务局装船队工作,入职的第二年,恰好赶上秦皇岛港煤码头一期工程竣工投产。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装卸工艺设备自己制造、安装的大型煤炭输出专业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1000万吨,实现了作业的半自动化。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727.jpg

世界最先进的煤炭码头——秦皇岛港煤五期码头。

面对现代化的装卸设备,李俊喜十分震惊。虽说见过很多万吨级的大船,可这比船还高的大家伙还是头一次见。熟悉了以前人工装卸的场景,看到那飞速运转的皮带机,有人甚至会被吓到。李俊喜说:“那煤走得哗哗的,跟流水似的,太快了。”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733.jpg

秦皇岛港生态港湾。 张进江摄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736.jpg

秦皇岛港智能化煤炭翻堆线 欧振国摄

从千万吨港口到两亿吨大港

紧随着煤一期工程,年吞吐量为2000万吨的煤二期码头在1985年建成,装卸能力翻了一番。

就在煤二期投产两年后,李伏玉跟随父亲的脚步,进入秦皇岛港工作,在秦皇岛港二公司当上了一名电气修理工。

让李俊喜特别欣慰的是,在船上指挥装船干了20多年的他虽说特别喜爱那些钢铁大家伙,可也没开过,但儿子却成为一个机械行家,把那些动不动就耍脾气、撂挑子的钢铁巨兽驯得服服帖帖的。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743.jpg

秦皇岛港杂货港区。闫敬河摄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747.jpg

秦皇岛西港区全貌。吴德滨摄

1984年,秦皇岛成为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秦皇岛港煤二期、三期、四期、五期等工程相继上马。2006年4月,煤五期工程顺利投产,该码头工艺流程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堪称世界一流,煤五期码头投产使秦皇岛港煤炭运输能力达到1.93亿吨。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751.jpg

秦皇岛港一隅

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煤炭码头、装备先进的杂货和集装箱码头……港口的变化,可谓一年一个样。

2013年12月12日,秦皇岛港又一次大胆地走出去。秦港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香港资本市场上第一家以干散货业务为主的码头运营商。

2017年,秦港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1年,秦皇岛港运输量首次超过亿吨,而1978年是1955万吨。从千万吨到亿吨的增长,秦皇岛港用了23年。

200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迈上2亿吨台阶。从1亿吨到2亿吨的突破,秦皇岛港仅用了5年。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757.jpg

秦皇岛港绿色生态卸车线。

当年的毛头小伙子李伏玉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先后被评为“秦皇岛市劳动模范”“全国知识型职工优秀个人”。2012年,李伏玉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从百年老港到国际旅游港

“这里可真变了,变得太美了。”就在今年的暑期,李俊喜和老同事们到位于西港区的开埠地站乘坐小火车出游,真切感受到了老码头的变迁。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801.jpg

中国离海最近的火车站——开埠地火车站。欧振国摄

2018年8月5日,走过百年风雨的开埠地大码头,迎来了华丽嬗变,作为河北港口集团建设国际旅游港起步区一期工程——秦皇岛西港花园在这里正式开园。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806.jpg

京津冀地区高端婚庆小院— —海誓花园。欧振国摄

绿树、红楼掩映下的开埠地大码头变成了时尚的开埠大道,老海湾被命名为天使湾,老工业小院成为浪漫的海誓花园。海上游船在这里停靠,山海旅游小火车从这里出发。

微信图片_20181212171812.jpg

李俊喜、李伏玉父子

“真的变了,可能以后在秦皇岛港,都看不到黑黑的煤炭了。”李俊喜颇有感慨地说。2013年6月,李俊喜父子二人曾亲眼目睹港口转型的历史性一幕——具有百年历史的秦皇岛港西港区煤炭码头关停了。

2011年,国务院批复《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秦皇岛港的新定位日益清晰——有序推进由煤炭大港向国际旅游港转变,积极发展邮轮母港,扩大客流、现代物流、国际航线。

海誓花园和海上旅游是秦皇岛港转型升级的第一步。秦皇岛港已迈出了转型升级、协调发展、绿色跨越的坚实步伐,未来这片拥有4.55公里海岸线的元老级港区将成为海蓝地绿的国际旅游港。

改革开放40年,是秦皇岛港建设及发展速度最快的40年。秦皇岛港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生产泊位已由80年代初的13个增加到44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秦皇岛港拥有粮食、矿石、化肥、水泥专用泊位,已形成了集散杂货运输、仓储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体系。从1978年至今,秦皇岛港累计运输煤炭超过46亿吨。

2017年,秦皇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5亿吨。

2017年12月7日,省委、省政府作出秦皇岛“以城定港,转型发展,努力建设一流国际旅游港”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为正在探索转型发展的秦皇岛港指明了方向。

河北港口集团将以西港花园为起点,立足国际标准,坚持高端定位,持续将西港打造成为“旅游+科技+健康”的产业融合平台,打造集邮轮游艇产业、保税购物消费、国际高端会展、滨海主题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滨海新城区和多元融合型产业园区。


记者:冷雪  唐晓辉

摄影记者:杨宽  程学水 周雪峰

部分图片、视频由河北港口集团提供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