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专题 > 燕赵新作为 致敬40年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 文章详情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通信 | 脱胎换骨跨时空
2018-12-18

题记

从书信到微信,从电报到手机、互联网,曾经阻碍我们的遥远距离,被忽略在弹指间——通信技术的飞跃,不仅提升了交流效率,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记者 王鸽

想象一下,自己拿着手机回到1981年。

这一年,18岁的张玉海刚刚进入秦皇岛市邮电局,当上了邮递员,“标配”着绿色邮包和“永久”牌自行车,穿街过巷,一路铃声清脆,笑脸相迎,厚厚的包裹里,有热烈的情书、游子的家信……那是人们最依赖的信息传递方式。

如果此时你按亮屏幕,告诉大伙儿,手里的“小盒子”就能马上跟远方的人对话,甚至打个“照面”,人们会有啥反应?

“我一准儿头一个不信,演‘科幻世界’呢?再说,那会儿你也没信号啊!”12月4日,55岁的张玉海坐在办公室里,边琢磨边乐。

现在,他负责邮政公司的退休人员工作,有通知就打电话或群发个信息;如果有人来缴费忘了带钱,老张会掏出手机,让他微信支付。

猛然回看,通讯的发展已让40年前无法想象的未来,成了人们的日常。秦皇岛也早就摆脱了改革开放前,755公里邮路只有162公里能够汽运,其他路段都靠摩托车、自行车驮拉的困境,建立起了沟通城乡、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邮政和电信通讯网络。

邮递员的黄金时代,最急的事发电报

张玉海刚接父亲的班,当上邮递员时,那是个叫人羡慕的工作,绿色邮包一挂,他就是街上最被瞩目的小伙子。

“一圈老百姓瞅见你都高兴,小孩儿跟着自行车跑。”张玉海分在“五段”投递区,片区里有表店、肉铺、说书场、理发店等商家和七八个胡同。

一趟下来,张玉海兜里就被塞满了花生、瓜子和糖块,“我们的点儿准,7点出发,9点半准到街里书场,场里人摸准时候,给准备一杯热水,我到了端起来,刚好不烫嘴。”

邮递员受欢迎,也特别忙碌,“电话还不普及,电报太贵,来来往往的书信非常多,距离遥远,见字如面,拆开信时那感觉,好多年没有了。”张玉海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还没进行邮电分营,张玉海所在的秦皇岛市邮电局,也负责电话和电报的业务。

“打电话要去固定地点,有接线员专门拨号,接通了那边再人工‘传呼’,去喊人,折腾半天,打个电话得排半宿队。”张玉海比较幸运,他住的邮电局宿舍,31户人家就有一个公用电话,家里没人时,管电话的老大爷会帮着记下来电内容。

因为用电话传递信息并不方便,最紧急时,人们更习惯用电报。

“接到电报,都吓一跳,钱是按字数算的,三分钱一个字,太贵了,没急事不发。个人家发报一般就俩内容:‘母病,速归’和‘某某地,接站。’”张玉海摸摸头,远远地想起那个惜字如金的年代。

家里装电话花几千,“大哥大”总没信号

干了几年投递员,张玉海转到了办公室工作,消息很灵通。有次,他听说秦皇岛有人申请了家庭固话,特别好奇,“国家刚刚允许,可也不是一般人家能装得上。”

张玉海算了算,那时程控交换机市场还被外国垄断,价格昂贵,装一部电话要三五千元钱,“是普通人一年工资的十来倍啊。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电话安装成本大大降低,家庭固话很流行,张玉海家也有了电话,“最初号段非常少,号码还是4位,就是说全市才有1万个号码,能装上一部,还是很让人羡慕的。”

几年后,号段不再是问题,而随着改革开放富裕起来、又尝到便捷通讯甜头的人们,琢磨上了新鲜东西。

“移动的‘大哥大’出现了,一两万元一部,拿在手上特威风,现在我这还有一部,已经成老古董啦。”张玉海从橱柜里取出它,沉甸甸的,电池的后盖也丢了。

“这是秦皇岛的第六部,模拟信号,大多数时候信号都不好,这个就是被退回的。”张玉海掂掂手里的“大哥大”,“其实不太方便,用的人也少,算不上即时通讯。”

BP机开启即时通信,大街小巷电话亭

1998年左右,张玉海把一部烟盒那么大的BP机挂到腰间,“即时通讯”这个词,才印进了脑海。

而总是走在通讯产品前沿的张玉海发现,BP机还没戴多久,就不算稀罕了,“几乎人人都有,‘汉显’机型一出,大家就能立刻收到别人的消息了。”

为了方便这种“即时通讯”,公共电话亭出现在港城的大街小巷,张玉海女儿的校园里,也装上了台IC卡电话,老张便把BP机号码写在纸条上,放进了女儿的书包。

“可谁也没料到,那段日子挺短的。”如今,张玉海已有点想不起当年火爆的传呼台该怎么拨打,“黑白屏数字手机和小灵通迅速把它取代了,可以随时通话后,人们的距离真的缩短了。”

手机互联网无所不能,生活已被改变

新千年转眼到来,进入中年的张玉海,突然对时代发展的速度,有点不适应。他刚学会使用国际互联,街上大大小小的网吧,已因进入家庭的网络不断提速,不再那么火爆。

前几年,张玉海家的小区装上了光纤网络,他很感慨,“80年代,几个欧洲专家来交流,我第一次听说‘光纤入户’,那时我们的电话线还架在杆子上,他说的像是神话,可就这么短时间,咱也普及了。”

网络让通讯发展有了质变,不久,电脑上网的功能,都被搬到了手机上,智能手机不经意间,又翻新了几代,从1G到4G,网络提速时间越来越短。

张玉海学会了使用手机上的各种软件,“不会用不行啊,你去逛个早市,连菜摊上都贴着二维码,手机支付方便,你掏出钱来,人家都没零钱找呢。”

最近,上大学的女儿告诉张玉海,她想要留在外地工作,这让老张有点担心,“离家那么远,你妈想你了咋办?”

女儿乐了,“爸,这都什么年代了,光纤都覆盖到乡村了,我同学在宿舍就可以用手机跟她妈妈视频,看着阿姨下地、喂猪,看看他们村里人的‘直播’呢。”

女儿的话,让张玉海豁然开朗——没错啊,从摇把子电话、架空铜缆,到宽带光缆、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秦皇岛作为全国通讯网络发展的一个连接点,一直步步紧跟,不曾落下一环。

听说港城的5G时代指日可待,张玉海十分憧憬,也许将来,即便跟女儿在不同空间,通讯技术也会让他们仿佛真的坐在一起,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相关链接:

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市的邮政网络建设成绩显著,邮政服务方式趋向多元化;全市电信业通讯能力飞跃提升,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讯等通达世界的电信网。

到2017年年底,秦皇岛邮路总长达到2711公里,比1978年增加1958公里;邮政局(所)111处,比1978年增加了97处,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达到了100%。

2017年年底,秦皇岛市本地固话中,继2M电路达到7000条,局用交换机近百万门,电话用户42.06万户;自1994年移动通信业务开展以来,移动用户达到401.41万户;互联网容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到95.85万户。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