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鲁建滔
“这牛肉干切得有点长,不太方便客人吃。”在观察完旁边的客人吃牛肉干的状态后,张华夹起一根牛肉干,当着客人的面对工作人员说。这几乎是她的职业习惯,请客人吃饭时,她会仔细观察客人对自家菜品的反应,并征求客人的意见。
张华是五粮液大酒店的董事长。在本市的餐饮行业,她是为数不多的把一个品牌做到了20年以上的企业家。
她是重庆人,曾经在邯郸峰峰矿区的商业局工作。1993年,她跟随家人来到秦皇岛,然后自己创业。她喜欢做饭,决定干自己熟悉的餐饮业。
1995年,张华在红旗路上开了一个叫五粮液酒家的饭馆,有150多平方米,能搁7张桌子,主打她熟悉的川菜。
在当时,本地人对川菜的接受度并不高。有时候,一天连一拨客人都没有。好不容易来客人了,点的是酸菜汆白肉,地道的东北菜,店里的厨师是四川人,哪会做酸菜汆白肉,就硬着头皮用酸菜鱼的酸菜做了端上去。客人尝了皱眉头,说,“不是这个味道”,张华赶快给客人解释。第二天,她就带着厨师去市里找了家饭店学习如何做这道菜。
回想起当时的状况,张华说,一直到现在都觉得,如果让客人吃不好,是多么对不起人家的一件事情。
等到饭馆的生意走上正轨越来越红火之后,张华又开始琢磨扩大饭店的规模。2009年,五粮液大酒店的开业,是张华事业的一个新的开始,相比五粮液酒家,五粮液大酒店规模要大得多,有6层楼,经营面积达上万平米。为了这家酒店,张华也是倾尽了自己的心血。
五粮液大酒店办公室主任袁华记得,开业前两个月,饭店还没装修完,到处是粉尘,当时人一进来,衣服上会落一层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她每天早上8点来,晚上12点再回去。”
五粮液大酒店刚开始的定位是以中高档菜为主,这在刚开始并没有什么问题。靠以前五粮液酒家积累的口碑、良好的菜品、舒适的就餐环境,这家酒店在刚开始的几年并没有遇到什么挫折。然而在2012年底以后,公务用餐锐减,张华决定赶快向百姓餐饮转型。她把高档菜撤下来,把百姓菜推上去,还在美团等网站做团购和外卖。一位员工回忆,饭店还组织过员工在路边发传单,甚至还让员工推着食品车去路口卖。尽管如此,酒店消费还是从人均近200元降到人均四五十元左右。
张华后来总结说,“大家说行业不景气,那为啥还有那么多的饭店经营得很好?所以能不能活下来,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在酒店刚开业6个月左右,来了一位书法家,吃完饭后觉得菜很好,就问有笔墨纸砚没有,“当时饭店正好有,他就挥毫写下了‘我有菜好吃’五个字”。张华说,这幅字既可以顺着读,意思是我做了好多好吃的菜,也可以倒着读“吃好菜有我”,而这个“我”,当然是指的是客人。
这幅墨宝至今还挂在酒店里,张华看中这幅字的地方在于,从某种程度上,它体现了酒店和顾客之间一种良性的关系,这个纽带就是菜好或者好菜。
对菜品的管控一直是张华管理的重点,为了做到健康绿色,五粮液大酒店的熟食、酸菜、泡菜等都是自己加工。她还聘请优秀的人才来对菜品把关,比如行政总厨孙恒山,是省专业评委和优秀厨师,市十佳行政总厨,对菜品要求严苛。
菜品之外,张华对饭店的标准化建设不遗余力。在五粮液大酒店获得国家五钻级酒店的荣誉之后,她又给袁华下任务,“今年一定要把五叶级酒店的称号拿下”。
在抓经营的过程中,她还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员工郝子健患癌症,她带头捐款;青龙有一个小学生殷红霞家庭困难,她决定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市工商联开展百企帮百村、村企对接活动,她又积极扶贫青龙朱杖子村……
从五粮液酒家到五粮液大饭店,她就像是在实现年轻时的梦。她至今记得在重庆老家做菜时,不放太多的调料,就呈现出食物本来的味道。这样的味道穿越了时光,和乡愁、坚韧、信念等混合在一起,让人尝的是滋味,品的是情怀。
编辑:郭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