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楠 王鸽 /文 李铎/图
1月24日,秦皇岛日报社19楼画院,飘出的墨香对于很多市民来说是那么熟悉。
秦皇岛晚报“为读者送春联”公益活动已举办到了第十届。跟往年一样,市书法协会的十多名书法家来到现场,为大伙儿“量身定制”出一副副喜庆的春联。
在这里,有年年准时到来的老读者,也有不断增加的新面孔,有的书法家已成为大家熟悉的朋友,白发多了几许,笔下的风骨更劲……
不知不觉中,这一场相约已伴随了10年新春。现场有读者直感慨,“每年都是从晚报的这一副春联开始,才咂摸出年味儿来。”
读者:年年来的小读者从“跟屁虫”长成了大个头儿
24日上午8点多,活动现场大门还未打开,70岁的薛庆会就已经在等待了。他手里捏着两张白纸,是自己精心打磨过的词儿。
对于薛庆会来说,今年春联的意义不一样。因为正好70岁,他请书法家用一个大大的“寿”字代替了“福”字,“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也想用这样的方式祝咱国家越来越好。”
另一副联“何以成洪江,高山流水;由来崇孔孟,化境宪君”是他送给一位朋友的,寄托了很多情谊,“联中有他们一家三口的姓名,高山流水是庆贺朋友喜迁新居。”
上午9点多,彭女士带着14岁的外孙匆匆赶到,“本来这个点儿,我外孙应该上英语课,跟老师请假了,年年都过来,今年是第十年,更不能错过啊。”她瞅瞅身边的小外孙,“头一年来,他才4岁,跟在我屁股后面,现在都比我高不少啦!”
“紧赶慢赶,就怕排不上。”83岁的齐荣先和84岁的宋玉阁是多年老友,两人一早从山海关区打车往这儿奔。宋玉阁早已准备好“中医中药治病救人,中西结合妙手回春”的词,打算写好后挂在自己开的诊所门前。
有读者拿到了对联还意犹未尽,76岁的张觉海在每个书法家身后看了很久。他说,自己正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得好好欣赏欣赏书法家作品。”
书法家:两个多小时没停笔,再累也开心
准时赴约的还有书法家们。上午8点多,蔡先林就带着笔墨来到了现场。10年的活动,他来了9次。
“我喜欢这个活动,特别是看到有孩子来,这是咱的传统文化啊!”蔡先林说,他年轻时到姐姐家过年,看到家家户户都贴着春联就挨个去看,不知不觉竟然站了好几个小时。
“中国人对年的理解、书法的魅力,都放进了这两片纸里,咋能不让人着迷呢。”说罢,他先泼墨写了起来,“等不及啦,先来一副!”
女书法家张永萍细心地准备了几十条春联内容,打印在纸上供人们挑选,“多准备点儿,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读者,有各自喜欢的内容。我来了好几年了,有经验啦。”
跟很多熟悉的面孔不同,33岁的书法家邵康是第一次参加活动,帅气的小伙子一下子吸引了不少目光。读者围在他身边,写了一副又一副,“别看年轻,我还真喜欢他的字。”
听到有人称赞,邵康还有点儿不好意思,“来跟老书法家学习,本打算他们累了我就上,但大家太热情了,我写得连头都没咋抬,以后一定还来参加这个活动。”
“老师,给我题个落款吧,您名字就带吉祥气儿!”在现场,书法家张吉祥对大伙儿的要求有求必应。
张吉祥书写的是隶书,一笔一划,每个字都下足了力道,连续写了两个小时,再回过神,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活动结束,张吉祥收了笔,一个读者急忙跑过来,“老师,我来晚了。”他二话不说,重新拿出了笔,“能给大伙儿添喜气,再累也高兴。”
相约:希望一年又一年地陪伴下去
原本定下的两个小时活动时间,因为读者不断涌来,结束时间往后一拖再拖,大厅里始终热闹。
“乔海光老师在哪儿?我年年奔他来,这级别的大咖,一年能看他写一回字也心满意足啦。”“这是我排号时发的小红纸,能再从上面帮我写个福吗?”
现场,人们有的为得到一张最心仪的春联忙活得满头大汗,有的拿到春联还舍不得离开,想办法再让书法家再给自己留下点儿墨宝。
上午11点半多,书法家们才慢慢停笔,共为读者送出近400副春联。
“燕街喜信春光好,猪拱财门幸福长 。”赵女士是最后拿到春联的市民,“今年我就要结婚啦,这是老师专门给写的祝福话。这个活动我参加过很多年了,特别感谢这份新春祝福,希望能一年一年地这样互相陪伴下去。”
编辑:郭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