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秦皇岛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摘要)
—2019年1月25日在政协秦皇岛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赵景阳
一、提案基本情况和办理成效
一年来,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围绕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的目标,积极运用提案履行职责,共提交提案490件。经审查立案交有关部门办理469件。其中:经济建设方面的提案139件,占29.64%;政治建设方面的提案23件,占4.90%;文化建设方面的提案54件,占11.51%;社会建设方面的提案214件,占45.63%;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提案39件,占8.32%。截至2018年12月底,立案提案全部办复。所提建议得到采纳解决的324件,占69.08%;正在解决或已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138件,占29.43%;所提问题暂时难以解决、留作参考的7件,占1.49%。委员表示满意的460件,占98.08%;基本满意的7件,占1.49%;不满意的2件,占0.43%。这些提案紧扣“四市战略”和中共秦皇岛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以及群众热切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体现了委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参政议政的热情,为促进我市经济转型、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改善营商环境、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港口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贫脱贫攻坚、人才工程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为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针对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发展全域全季旅游方面的提案,市旅游委等部门认真研究和吸纳,在旅游发展的时间、空间、业态转型、产品创新、产业融合、扩大投入上做文章,取得了明显效果。市商务局、财政局等部门针对改善营商环境、发展民营经济方面的建议,坚持以“双创双服”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政策创新完善、降低企业成本、推进项目落地、优化开发区环境、提升窗口服务、加强诚信建设等6个专项行动,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北戴河新区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提案,编制完成“441”大健康产业规划体系,示范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市发改委、旅游委认真办理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建设国际旅游港方面的提案。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局等部门积极吸纳有关农业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等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的建议,持续推进农村改革进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组织实施农业园区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部门针对人才工程方面的建议,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激励、使用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围绕“四大两特”等重点产业吸引高端人才,通过开展区域人才、央地人才、院地人才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为各类优秀人才在秦创新创业提供舞台。
关注学前教育、厕所革命、文明城市常态化、医疗养老、城市弱势群体帮扶等问题,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并得到党政部门采纳或落实,为促进我市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市政协主席会议将“加强学前教育,让儿童幼有所育”系列提案作为2018年1号提案进行重点督办,市政府及教育局、物价局等部门高度重视,针对问题制定措施并推动相关建议的落实,新建幼儿园2所,改扩建幼儿园37所,新增学位1623个,取缔无证园55所。市政府及市文明办、城管局等部门认真办理和采纳有关建立创城长效机制方面的建议,出台《关于建立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针对深化“厕所革命”的提案,市城管局将有关建议吸纳进《秦皇岛市城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新建和改扩建183所城市标准公厕。市民政局、卫计委认真办理有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提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针对解决百姓看病难方面的提案,市卫计委强力推进医联体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通过医保政策引导患者基层就诊。
聚焦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深化水环境整治、大气污染治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加强湿地保护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我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提供了智力支持。市政府及环保局、水务局、城管局、农业局等部门认真办理深化水环境整治提案,开展“碧水2018”执法检查专项行动,新建5个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出台《秦皇岛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行动。针对委员持续关注的大气污染方面的提案,市政府及环保局高度重视,在大气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和2018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中,积极吸纳提案建议,通过推进使用清洁能源、削减燃煤用量、强化污染治理、加大资金投入等综合措施,实现我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达标天数同比增加17天。市林业局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将有关建议吸纳进“创森”工作措施,对我市“创森”成功发挥了积极作用。市海洋和渔业局、林业局认真办理有关湿地保护的提案,完善湿地保护修护制度,建立重点湿地保护名录。
二、提案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年来,市政协常委会把提案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来抓,务实创新、主动作为,深化协商、狠抓落实,努力提高提案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抓住关键环节,确保提案质量。一是抓征集。全会前向社会广泛征集提案线索;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别是短板、瓶颈问题,编辑印发100个提案题目供政协参加单位和委员参考;召开各党派团体征集座谈会,引导撰写精品提案。二是抓知情。组织召开由政协参加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集中调研座谈会3次,针对提案者关心的问题提供情况和政策咨询;组织委员参加调研、视察、学习培训等活动10余次。三是抓审查。实行预审、会审、复审“三审制”,严格审查标准,21件提案未予立案。四是抓重点。全会期间遴选31件高质量提案呈送市党政领导阅批,激发委员撰写高质量提案的积极性,推动承办部门对提案办理工作的重视;会后遴选34件提案列为市政协2018年重点督办提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广泛多层协商格局。一是办前协商。做好提案交办协商,按照职能分工确定承办部门,达成统一交办意见;组织重点提案遴选协商,就拟定重点提案题目、数量与市委、市政府提案部门以及政协参加单位进行协商;在提案审查过程中,对疑难案件和不予立案的做好与拟承办部门和提案者的协商。二是办中协商。建立开门办案制度,引导承办部门主动协商,及时解决办理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召开由政府提案部门、承办部门和提案者、政协委员及业内人士参加的专题协商座谈会,共同研究办理方案和措施;建议承办部门规范办理程序,所有提案做到“协商前置”。三是办后协商。针对不满意提案答复,听取提办双方意见,分析不满意原因,积极与市委、市政府负责提案工作的部门沟通,协调承办部门重新办理答复或解疑释惑。
(三)强化督查督办,推进提案办理落实。一是加强督办力度。健全1号提案督办机制,由市政协主席负责,组织提案者和政协委员进行全程全方位跟踪,并将1号提案办理情况列入常委会议程;市政协副主席按照分工包案督办年度重点提案,有效推进重点提案办理。二是扩大督办参与面。邀请界别人士、专家学者、群众代表、新闻媒体参加,扩大社会公众对提案工作的参与度。三是开展“回头看”。从上年列入计划而没有落实的提案中选择部分提案进行跨年跟踪。
三、2019年提案工作意见
2019年,提案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河北省委九届八次和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牢固树立质量就是提案工作生命的理念,坚持以提高提案质量为突破口,以增强办理实效为目标,以提升服务水平为保障,推进提案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聚集中心任务,提升提案质量。紧紧围绕国家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和“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建言资政,聚焦我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和实施“四市战略”献计献策,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难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把脉开方”,更好地发挥提案服务大局、服务百姓的作用。从源头上提升提案质量,在委员培训、选题引导、提案审查、评议考核、提案公开等方面下功夫。
深化办理协商,提高办理质量。深化提案办理协商,创新协商内容和形式,实行重点提案重点协商、热点提案集中协商、疑难提案专家协商、不满意提案反复协商。强化提案督促检查,继续将领导批办、重点督办、联合督办、回头督办等行之有效的形式结合起来,形成提案督办立体机制。探索建立办理结果清单制,要求承办部门对照提案,把落实、列入计划、不能解决的事项逐一列举出来,形成提案办理工作可核查、可追溯的工作机制,推进提案办理结果精准化。
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服务质量。修订市政协提案工作规则,制定关于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并组织实施。拓宽知情明政渠道,帮助委员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加强与市委、市政府“两办”和各承办部门的协作配合,为提案办理协商创造条件。推动信息化建设,力争实现提案提交、审查、交办、答复、反馈、查询、公示等工作全程网上运行。加强对县区政协提案工作指导,交流经验,相互促进。开展优秀提案评选表彰活动,发挥鼓励和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宣传提案工作成果,增强提案工作社会影响力。
编辑:郭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