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专题 > 冀网媒2019新春走基层 > 文章详情
【新春走基层】江苏省泰兴市张桥镇克仁村:过年处处喜庆,这里味道更浓
2019-02-07

492491760590642305.jpg

记者 李妍

都说年味儿越来越淡,过年只不过放了个假,甚至吐槽“过了个假年”。今年,记者有幸与全家一起在江苏省一个小村落过大年,着实开了眼界,体验了绝不只是放假的真过年。

春节临近,这个平时安静的小村庄变得热闹起来。这里家家都是“花园别墅”,然而,人们依旧恪守着传统年俗。大年二十九这天,黄宝珠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傍晚,她和儿媳在厨房准备丰盛的晚餐,迎接回家过年的哥哥一家。春节,对于她们全家而言,既是辞旧迎新的节日,又是难得的阖家团圆。

50平方米的大厅里,一张直径3米的大圆餐桌为亲人的久别重逢助兴,斟满美酒,众人落座,一道道佳肴上桌,鲜鱼腊肉,虾蟹肘蹄那是必备,一盘绿油油的青菜才是点睛之笔。在泰兴人眼中,这里清甜的青菜是家乡最浓的味道。

推杯换盏间,泰兴人的方言说得行云流水,记者在席间听得云里雾里,但从人们的眉目间却可以读出喜悦与期盼。黄宝珠的哥哥黄高生离家40多年,尽管哥哥每年都回来,但是上一次带着家眷回乡过年已是十年前。

这个习俗头一次见到

大年三十一大早,黄高生拿着一沓子对联和福字开始“工作”。他说:“贴对联是大年三十最重要的事儿,农村地方大,院子大门、房屋正门、后门都要贴,屋里每个门上也要贴,大大小小三四十个。”于是他拉上子孙,完成这项全家总动员的工作。1个多小时后,一排整齐的福字像门帘一样排列在大门口,节日气氛瞬间烘托出来。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江苏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又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江苏各地民间传统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掸尘、贴对联、年夜饭、上香、祭祖、放鞭炮、放孔明灯,每一项都承载着美好期许。辞旧岁的爆竹放了一箱又一箱,孩子们最开心,对于他们来说,看烟花听炮响似乎比年夜饭更加诱人。

    最引起记者注意的是拓元宝,它可谓是泰兴特有的祈福形式——用一个圆底篮子盛好石灰粉,拎着走,每隔半米在地上颠一下,白色的圆饼烙在地上,在自家门口的道路上均匀分布。村民王文清告诉记者:“这个圆形的图案象征旧时的谷堆,寓意就是来年五谷丰登,衣食富足,有的还会写上一些吉祥语,如年年有余之类的,不写也没关系,就图个吉利,表达美好愿望。很容易的,你要不要试试?”记者出于好奇拓了几个之后,旁边的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你争我抢地超额完成了任务。

715795689936703094.jpg

555964429312246382.jpg

浓郁乡情不可挡

大年初一,黄高生早早起来,整装待发。去干啥?去给乡亲拜年!自己去吗?带着一家十几口人!拜多少家?克仁村杨鞠三组30多户吧……

没错,这是当地大年初一的规定流程。男长者带着小辈挨家挨户地拜年祝福,留一个老人或妇女看家。黄高生对此非常看重,他毫不犹豫地拽起还满身“起床气”的孙子,“无论你是什么工作,什么职位,家里多少人,都要遵守这个习俗,这是邻里乡亲之间的交流,有的即便是隔壁的邻居,因为常年在外打工也许都没见过几次,互相拜年认识熟悉起来,多好!”

记者跟随黄高生一家连续走了近十户人家,他热情地向乡亲们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讲述生活中的新变化。小孩子跟着拜年,每家都会热情地抓一把糖果零食塞过来,似乎大家都有了经验,事先自备了大口袋,以免辛苦捧一路。偶尔有半路赶在一起的几家人,组成拜年队伍,走进同一家时,谁是谁家的准会记乱。不管怎样,记者着实感受到了这股势不可挡的乡情,简单的串门式拜访,几句“过年好”“恭喜发财”成为最好的问候。如果时间允许,主人会奉上精心准备的茶点,枣子茶+柴鸡蛋,过年期间,二者成为固定搭配招待客人,寓意生活的甜美和富足。

422708216619258072.jpg

502792178828867332.jpg

民风淳朴勤劳上进

菜馅儿的馒头、拳头大的汤圆、嘎嘣脆的猪肉渣子是泰兴的传统美食,这些食物没有华丽的外表,却都有惊艳的味道,一如泰兴人民淳朴的民风和劳作后的收获。

“这个老村落,基本很少有年轻人生活在这儿,就是过年过节回来看看。你看,我们隔壁一家女儿女婿在美国,东边两家人都在上海,还有不少在江苏其他城市,最多的还是在泰兴城里,他们都在外面打拼,赚钱也好、照顾子女也好,都是在勤勤恳恳地做事,希望改善家里生活,让日子越来越好……”黄高生离家这40多年,从开始一个人闯荡东北到安居河北,从白手起家创业,到如今儿孙满堂衣锦还乡,正是泰兴人勤奋上进的缩影。

就在黄宝珠家隔壁,一间泰兴杨家营常氏博物馆刚刚建好。初二一大早,常氏后人常卫东正在清扫门前。记者试探地问能否进去一看,常卫东欣然从几步远的家里取来钥匙。就在这一个门俩窗户的老屋里,记者见到了泰兴几十年前的劳作工具、家庭用品、工作证件和房屋地契,墙上挂满了民俗讲解、泰兴杨家营的历史。常卫东告诉记者:“这是我二伯常宏元修建陈列的。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记录这段历史,不被后人遗忘。”这间尖顶木结构的老宅承载着常宏元的家国情怀,相信每一个从这里走出去的奋斗者都能追根溯源。

即将返程时,泰兴下起了雪,雪白的屋顶、村路与红色的对联、福字相互映衬,更显年味儿,更加动人……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