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旭伟
“承德杏仁露”“六禾核桃”“旺好牛奶”……在农村集市和商店里,和名牌正品包装相似、品牌名字“碰瓷”的“山寨食品”可当真不少见。为保护农村消费者利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月18日启动排查整治“山寨”食品专项行动。
此次行动重点排查对象包括:主要销往农村的食品批发企业、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型商场超市、食品摊点、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含小作坊)、较小餐饮单位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以及集贸市场、农村集市等。重点排查品种有酒水饮料、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奶及奶制品、糕点类、调味品、糖果、肉及肉制品等。对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信息;食品包装标识、文字图案等模仿其他品牌食品,误导消费者;假羊肉、假牛肉、假驴肉等涉及食品欺诈的行为;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生产许可;以次充好、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超过保质期经营等现象,进行强力打击。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开展农村“山寨”食品执法大检查,尤其是校园周边“五毛”食品和农村小作坊生产糕点、饮料、休闲食品等风险较高的食品,发现“山寨”食品坚决收缴并及时销毁;严厉打击恶意抢注、模仿食品类高知名度商标行为,集中查处一批商标侵权假冒案件;发现“山寨”食品线索,顺藤摸瓜、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依法查处“山寨”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和为其提供商标、广告、认证、包装等服务的经营者;查处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行为,端掉一批违法“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动员村居、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开展群防群治、信息报送、隐患排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将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主体纳入黑名单管理。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也为农村消费者提供了几种辨别“山寨”食品的办法:看商标,“山寨”食品的商标多与正牌食品在文字、图形、读音上近似,鱼目混珠。消费者要认牌购物,仔细辨别所购买食品与正牌食品商标是否一致;看质量,“山寨”食品为了获取利润,往往在食品原材料和制造工艺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消费者如果发现食品外观和口味等与以往不同,差异较大,则买到“山寨”食品的可能性比较大;看价格,“山寨”食品的销售价格往往大幅度低于正牌商品价格,如果遇到远低于正牌价格的同品牌食品要提高警惕,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看包装,“山寨”食品为了压缩成本,包装技术低劣,有的无包装或包装简陋,根本无单证或单证不全。商品包装上的联系方式虚假,无法验证;看渠道场所,非正规销售场所,如街边、路旁、集市等流动经营场所,监管部门监管困难,消费者追索不易,销售“山寨”食品的几率更大,消费者应该警惕,仔细辨识。
编辑:郭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