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区驻操营镇温泉庄村每逢有人要求入党时,党支部书记温守文必问:“想入党,问问自己能吃亏不?”即便自己的儿子申请入党,他也反复地叮问:“你甘心吃亏吗?!”(2月14日《秦皇岛日报》)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用《党章》对党员的要求来考量,甘心吃亏意在其中,乃这一要求的具体化。说直接些,党员不能怕吃亏,不肯吃亏不能做党员。也可以说,“能吃亏不”实质问的是为谁入党、为啥入党,将这么至关重要的提问延伸开来,应该说颇有必要。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党员……选不对人就是监守自盗。一个人对党一点感情也没有,钻进肌体就是破坏力……”温守文所言极是。“自己能吃亏不”宜向入党积极分子们延伸。引导他们这样扪心自问,有利于矫正入党动机;党组织这样叮问他们并用此比量,有利于选准发展对象。否则,入党没有吃亏的思想准备,甚至抱着为个人或家族捞好处的念头入党,则难免如温守文所指出的那样,“心思用在捞上,不想干事就得祸害老百姓”。
老百姓往往“从身边所认识的党员的行为上,认定共产党是好还是不好。”温守文的这一感悟昭示着,“你甘心吃亏吗”宜向广大共产党员延伸。要求他们这么扪心自问,党组织向其这么发问,犹如鸣起了警报器——提醒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固为民服务宗旨的堤坝;亮出了检测仪——及时查找出私欲贪欲的行为;注入了内驱力——鞭策激励自己永葆政治本色,用甘心吃亏、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赢得党和群众的信赖和好评。
共产党员也有家,也有自己的生活。强调甘心吃亏,并不意味着个人利益可以不顾。但获取个人利益,必须恪守《党章》的规定:“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置这一底线于不顾,让个人利益逾越边界,则难以做到甘心吃亏,甚至会把入党当成谋私的途径,这样就很难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自己能吃亏不?”自问与叮问,做好是目的。因此,答得好更须落实好。温守文既是这么问的倡导者,更是为了老百姓,甘心亏自己的坚定的践行者。《秦皇岛日报》2月14日的长篇通讯《独臂村支书的家国情怀》,介绍了他这方面的感人至深的模范事迹。打算入党的,已经在党的,不妨把这篇报道作教材,把温守文作为对标学习的标杆,在回答“我能吃亏”的同时,像他那样勇于奉献、甘心吃亏,用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行动,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文/王绍和
编辑:郭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