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斋号厚斋,职业画家。1973年出生,祖籍河北承德。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秦皇岛众易画院创办人。
记者 王亚非
中国画,讲究意境,禅意绵长,这种至高境界、禅意精神,自然也就成为画家毕生所孜孜追求的。我市职业画家李明和他的画作,就给我带来了这样的感受。
安静、低调而又真情的李明,画风亦如其人。在他的题材丰富,立意深远的作品中,那看似随性的勾勒和简约、清逸的笔墨,弥散着一缕清新、淡雅的美感,呈现出一种幽深、空灵的意境,予人以意象万千的遐思。由画及人,李明是这样说的:与画结缘,是因为有缘;与佛结缘,是因为随缘。看似绕口,实则道出了他作画为人的理念。“佛是一种精神,约束着我的行为,开阔着我的胸襟,让我常怀敬畏之心。”做人,他主张凡事莫强求,一切顺其自然;作画,他追求的是一种纯真的天性,力求抒发“真我”的情感。将人品与画品融合,浸入有为与无为的禅境,这种修行相伴他走过30年的艺术生涯。
从儿时开始,他的成长环境便注定了他与画的结缘。他的爷爷擅画古建筑,耳濡目染的李明,8岁便开始接触并深深喜欢上了绘画,此后他从未扔下手中的画笔,直至今日以绘画为职业。在艺术的道路上,他用一支心灵的妙笔,描绘自己淡泊从容的性格、情怀。“其实,画画很简单,就是将你的情感在一瞬间表达出来。当然,我更乐意用涂鸦这个词来代替,因为,涂鸦更能展现童真、童趣。如果创作之初考虑很多,用一颗理智的心去看待,那么你就失去了最初的心境。”正是怀着这种纯真、乐观的心态,他才能得以从笔墨中感悟人生的快乐。“身居闹市,关门即是深山”,这样洒脱的襟怀,奠定了他淡泊宁静的画风。秉持“无为而为”的情操,他的创作既不拘泥于既定的陈规和教条,又能把细腻的情感与技法融为一体,即对风光景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体认之后,融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气质情怀,在作品内涵与情感上进行深刻探索,对景致进行重新描绘和阐释。
他以品冠群芳的牡丹为例,说到自己的领悟:一次,他的一位友人得到了一幅牡丹图,左看右看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就向他请教。当时,李明只对友人说了三个字:太像了。“太像了怎么不好呢?”他解释道,“中国画讲究写意,以笔传情,是去表达一种笔墨的精神。那副牡丹图很艳丽、很美,画得非常像,却丧失了牡丹的一种本真。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赋予牡丹雍容华贵的品格,但在我眼中,牡丹贵而不骄,如何用笔墨来描绘,我也一直在潜心研究。既要表现出牡丹明丽清新的生命情态,也能凝练出牡丹典雅高贵的灵魂。”因此,“师古人”则是他的不二法宝。他注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古代大师们的绘画精髓,“现在,有些人经过素描、油画等西画的熏陶,再画中国画的时候,想把自己的西方思想从脑海中清空很难。我觉得,这就需要从古人那里汲取传统中国画的精髓,最好能够再加入自己的一些特点。”继承古人精神,发挥自身特质,这样的追求鲜明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如《富贵吉祥》,既取牡丹之特性,又将个人真情融入其中,直抒胸臆,展现出昂扬乐观的风貌。
因画谋生,他是一个职业画家;以画教学,他又是一个授业解惑的师者。正是他心灵拥有的那份真与纯,他与学生的交流才毫无代沟,孩子们亲切的称呼他为“明明”、“老帅哥”,应是最好的佐证。每每谈起自己的学生,李明的嘴角总是流露着幸福的笑意。而当说到教学,他则严肃起来:“我的开班守则中有一条是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刚开始,很多学生不理解,这与画画有什么关系?我就告诉他们,这是画画的前提,作画要先做人,画海永无止境,要谦虚低调。如果你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又何谈画好画呢?”
这就是我采访到的一位职业画家,他以双眼细察万物,以笔墨释放真情,以禅意面对人生,自然就会在作品、在心间绘出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