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磊
48岁的廖起最拿手的是修鞋、配钥匙,这手艺他18岁就会了。
廖起干活儿的小屋在海港区先茂里社区居委会一楼西侧,四五平方米,狭窄的小屋被补鞋机、配钥匙的机器和鞋子填得满满当当,每天早晨7点多到下午4点半,廖起坐在小屋的马扎儿上等待顾客上门。
浓眉大眼的廖起坐着补鞋,看不出异样,可当他直起身子,人们会吃惊地发现,这位个子矮小,走路蹒跚的“补鞋匠”是位残疾人。
廖起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每月领着低保金,妻子有风湿病,还要供两个女儿读书,日子很拮据。
“修鞋一个月也就几百块钱收入,要是没有低保金撑着,我家这日子更难过。” 廖起感谢政府的照顾,心里想着回报社会,十多年来,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户、退役军人,来他这儿修鞋配钥匙,他分文不收。
3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廖起的小屋,穿着迷彩服的廖起胳膊上别着平安志愿者的红袖标,笑着和记者打招呼。
他手里正修补一只鞋尖磨掉漆的白靴子,店里没有白色的漆料,几分钟前他刚开三轮车从商店买回来,跑这趟花了40分钟,说起来又是一单赔本的买卖,“修鞋的人不富裕,小毛病,不给她要钱了。”这些年,廖起算不清免了多少单。
先茂里小区是老旧小区,孤寡、空巢老人多,老人们生活节俭,鞋子穿得很破旧也不舍得扔、捞酸菜的塑胶手套破了大窟窿也舍不得买新的,老人们来修鞋、补手套,廖起都不收钱,“我也就多动动手的事儿,他们也都不富裕,能省点就省点。”
辖区居民闫女士患有尿毒症透析多年,这些年,廖起为她修鞋不光不收钱,还经常上门服务。廖起手巧会鼓捣的东西多,老人家里的门铃坏了、遥控器不出台了、孩子的玩具坏了,过来找廖起,他都帮着修好。
先茂里5栋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妇,唯一的儿子在外地,廖起和妻子没少帮他们,帮老人买菜买饭,老人生病了,廖起的妻子陪同去医院挂号看病忙前忙后。
“廖起是个热心人,特别有服务意识。”先茂里社区主任黄敏英说,社区党委很关心廖起,得知他在外摆摊修鞋风吹日晒,把社区一楼的房间免费给他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便民服务点发挥作用。
“我们居委会楼层高,一些前来办事的居民腿脚不好上楼费劲,廖起在楼下帮忙引导,遇到这种情况给社区打电话,咱工作人员下楼为居民服务。”黄敏英说。
自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退休人员认证开始后,为方便腿脚不便的居民办理认证,社区把认证的方法步骤打印好委托廖起转交给居民,记者采访时,就赶上了两三位居民打听认证的事儿,廖起不光发放打印的资料,还细心地指导大家如何办理。
另外,廖起还主动给自己揽事。这不,开春要换纱窗了,他主动找到小区居民,“谁家换纱窗找我啊,花那钱干啥?这活儿我会干。”这几天廖起已帮着3户居民免费换过纱窗了,修鞋的活儿也扔不下,他都趁着午饭工夫换好。
社区居民杨桂玲曾多次受到廖起帮助。杨桂玲说,廖起助人为乐在小区口碑特别好,“老弱病残修鞋、配钥匙他都不要钱,赶上换拉锁,他还搭副拉锁,自个儿就是低保户,还去帮助别人,境界高!”杨桂玲竖起大拇指。
廖起有个“接力沈汝波、为民做好事”的大本子,记载着他从2018年7月至今为居民服务的事儿,记者粗略数了一下,仅几个月记录就有近百条了,“帮助别人心里特别快乐。”廖起说,那种快乐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编辑:郭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