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专题 > 纪念先烈 > 文章详情
【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盟誓碣石 铁肩担当 ——记李大钊与昌黎县五峰山的不解之缘
2019-04-10

记者王东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数英雄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所在。在祭奠先人、寄托哀思之时,有些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就是为民族独立解放、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先烈。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07年至1924年,他曾先后七八次来到昌黎县五峰山韩文公祠游览、居住和从事革命活动,同五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称昌黎是他的第二故乡。

1907年,李大钊从永平府(治今卢龙县)中学肄业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同年暑假与3名同乡学友冒雨第一次游历了五峰山。1913年秋,他从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准备去日本留学,又到五峰山韩文公祠居数日。期间,适值昌黎车站5名铁路巡警被日本驻军枪杀的惨案发生。李大钊闻迅后悲愤交加,即刻赶到城北关地藏寺吊唁死难者,并在《游碣石山杂记》一文中写道:“彼倭奴者,乃洋洋得意,昂首阔步于中华领土,以戕我国士。伤心之士,能无愤慨?自是昌黎遂为国仇纪念地。山盟海誓,愿中原健儿,勿忘此弥天之耻辱,所以不与倭奴共戴天者,有如碣石。”1914年,李大钊盟誓碣石后东渡日本求学,寻求救国之道。回国后,他多次重回五峰山,五峰山自此也成为李大钊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

1919年7月,李大钊带着长子李葆华来到五峰山,住在韩文公祠。他针对当时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撰写了著名的公开信《再论问题与主义》,批判胡适的谬论和实用主义观点,揭露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论战。李大钊还在五峰山撰写了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长篇论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它是中国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3个组成部分的著作之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在无比艰难困苦的社会环境中,李大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肩担道义”的崇高境界,用丹心书写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不出十年,红旗将会飘满北京!”1924年春天,李大钊受到北洋政府的通缉,他化装从北京来到五峰山,从这里率中共代表团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告别昌黎前夜,在韩文公祠写的一封信中这样预言。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军阀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为缅怀革命先烈,1985年,昌黎县人民集资11万元重修五峰山韩文公祠,并在其对面五峰岭上竖立了李大钊站立汉白玉雕像一尊。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