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专题 > 纪念先烈 > 文章详情
【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尽善尽美唯解放 ——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在山海关领导的工人斗争
2019-04-11

记者王东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辞世,年仅27岁。

“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1918年,20岁的王尽美从家乡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到济南求学,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彼时中国,国虽泱泱,萎靡倾颓,列强斜睨。

求学期间,王尽美曾参加“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创办《励新》半月刊,刊载诸多有关社会改造的文章,抨击时弊,启发青年觉悟。

“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这是王尽美最为著名的《肇在造化——赠友人》。1921年写下这首短诗后,他便将“尽美”变作自己的名字,来彰显自己的志向与主义。那就是为全人类实现尽善尽美的社会理想。

也是在这一年,王尽美参加中共一大,随后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任支部书记。1922年,王尽美来到山海关,先后住在铁工厂工人鲁懋堂和李耀东家里,以冶铁徒工身份在工人中开展宣传组织工作,组建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党组织。

1922年10月4日,王尽美领导山海关铁路1100多名工人举行京奉铁路第一次大罢工。他亲自起草罢工宣言,陈述工人“劳苦终日,糊口维艰,父母号寒,子女啼饥”的悲惨处境;揭露把头与资本家表里为奸、营私舞弊、虐待工人、与反动军警相互勾结的卑劣行径;向社会阐明罢工真相,唤起各界的同情与支持。罢工第6天,全体工人卧轨截车,铁路局被迫答复工人提出的条件,坚持9天的大罢工取得完全胜利。

为举行更大规模的罢工斗争做准备,王尽美到了秦皇岛、唐山主持矿务工友俱乐部重要会议,带领秦皇岛港码头工人与唐山开滦五矿工人同时罢工,并起草《秦皇岛矿务全体工人痛告国人书》,坚定地表示决不畏缩,决不为恶势力所屈服。坚持罢工近一个月,取得部分胜利后复工。1923年1月,建立“京奉铁路总工会山海关分会”。2月的一天中午,临榆县警察署从山海关城内七条胡同道岔房工人李耀东家中将王尽美抓到县衙,但由于证据不足只好释放。

王尽美擅长文学、音乐和绘画,曾主办《现代青年》《晨钟报》等报刊,1925年8月1日,在青岛病逝。秦皇岛烈士陵园和中铁山桥集团均立有王尽美塑像。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