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海娇 曹建雄
在驻操营镇马家峪村,有一户人家很特别,院子里高高飘扬着红旗,门口挂着“观方长城民俗文化展览馆”的牌子,推开大门,院子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任凤滨收来的各种“宝贝”。
“你们猜猜这两块儿石头是做什么用的?”一进门,任凤滨就给记者一行出了道“题”。看着两块儿方方正正,有点儿像“锁”的大石头,记者始终没琢磨明白其用途。见猜不出来,任凤滨就揭晓了答案,“这是守护长城的将士用来练习臂力的,同时也是考试用具,有大小不同、轻重之分。不一会儿,院子里响起了“铛铛……”声,“您这是在敲锣吗?”记者好奇地问。“这个声音传递的信号是‘鸣金收兵’,这个铜锣年代可够久远了,距今大概 400年时间。铜锣声音清脆,穿透力强,传播距离远,便于士兵清楚听见撤退信号。‘击鼓’则代表进攻,鼓用皮革制成,敲击时声音浑厚,震撼人心,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在讲解这些“宝贝”的时候,任凤滨顺道讲解了词语的意义。
带领记者穿过堂屋,走到后院接出的房间里,任凤滨找到了一门小石炮,并饶有兴致地讲述了收藏过程,“有一次我绕到了长城脚下的小山村,看到一个老大爷家的猪圈墙里,垒着一块儿带圆眼的石头。凭经验,我以为是石雷,就找老人商量买这块儿石头,但老人执拗不愿意拆那个已经闲置多年的猪圈墙,最后不得不花了更高的价钱,自己动手扒掉了那面猪圈墙。喜出望外的是,这居然是一个完整的小石炮,这门小石炮总长50公分左右,现在看来,在我们这个地区的收藏中,大石炮常见,小石炮很稀有。”
收藏需要具有一双“慧眼”。曾经,任凤滨就用废铜与收废品的小贩换得了一个极为珍贵的三眼铳,“据说,他是从一个老乡家里当废品收来的。这个三眼铳使用时在铳管内添加火药,引爆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连续燃放三回弹丸,节省了装填药丸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
任凤滨1996年开始接触收藏,家里的炕头上,码放着各种关于收藏的书籍,“搞收藏要细心、认真,还要一直坚持学习,并在实践中历练……”任凤滨表示,“我从小就对老物件感兴趣。上小学时,学校组织去长城春游,我对长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军经历对我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兵的地方是保定市的定县和望都县,那里的长城虽然是土城,但是高高的黄土城还能看得出当年的雄伟,感受得到筑城的艰辛。”
任凤滨现在收藏了包括长城和民俗方面的各种物品三、四千件,其中包括石雕、砖雕、木雕、陶器、古代兵器等。任凤滨表示,“收藏长城文化的藏品,不求经济方面的回报,而是对于长城文化的热爱,看着这些物品在我这里得到了基本的管理和保护,心里就踏实。”2017年,在各级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门的帮助下,任凤滨办起了“观方长城民俗文化展览馆”,免费对外开放,供长城文化爱好者参观。
随着藏品的增多,对长城文化的热爱越深,任凤滨的担心也更多了,“更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忙解决一下藏品的保管和存放。如果有比我保护条件好的单位和博物馆愿意接收我的藏品,我会忍痛割爱将藏品转让。以便让这些珍贵的物质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任凤滨觉得收藏也是一种对长城文化的守护,作为生活在长城脚下的子民,他有宣传好长城文化,保护好长城文物的责任,他渴望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长城保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