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美食 > 文章详情
“秦皇岛美食地图”之古早原味篇 四条包子,舌尖回荡的老味道
2019-05-30

记者李楠

操作间里,蒸包子的师傅衣着洁白,犹如草原头顶的白云。前台的玻璃橱柜前,摆放着小菜,有土豆丝、皮冻,还有各色小咸菜。包子熟了,像是盛开在蒸笼里的花,在袅袅香雾中尽情地绽放,十来个褶皱细看来其实是精工细雕,每个褶皱间隙、距离、弧度一样大,在热气遮罩下,配着热乎乎的小米粥一口一口地慢慢享用,味道鲜而不腻,一口咬下去,油油的软软的灿灿的香气充盈在口中……

四条包子藏在山海关古城南大街,雄关巍峨,既有金戈铁马的古朴苍劲,又有寻常百姓的市井烟火,这家1958年开张的包子铺,让许多关城百姓一提起就舌下生津,人们喜爱包子,并不只是因为好吃,也乐于享受那种朴素又简单的美味带来的具有烟火气的满足感。历经数十年风雨,四条包子也与关城人民一起成长,见证古城的变迁。

四条包子的传承人沈佩华19岁便与包子结缘,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的四条包子连同八条饭店、回民饭店统称合作饭店,面积只有100多平方米。”沈佩华回忆,1998年企业改制,沈佩华与合伙人出资15万元买下了四条包子铺,把原班人马都留了下来,没有让一个人离开。“四条包子是老字号,只有老人坚守才能做出老味道,我不能让这种大家都熟悉的味道变了啊。”

那么,沈佩华说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老味道呢?其实,四条包子只有一种馅,即猪肉大葱馅。别小看这一种馅。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段唐朝逸事:在武周时期,有一位侍御史名叫侯思止,他吃饭时每每叮嘱厨师:“与我做笼饼,可缩葱做。”也就是让厨师少加点葱,多加点肉。人们于是送他一个外号,叫“缩葱侍御史”。可见肉和葱在唐代便已成为包子馅的经典搭配。

“这小小一盆肉馅,可包含了一头猪身上各个部位的肉,我们用的都是经过检疫的全猪正身肉,绞成肉丁和肉块,而不是肉泥,这样吃起来才口感香滑。大葱得用南坡向阳的葱,这样的葱味道辛辣,正好去除肉腥。”沈佩华对记者说。可见,精致的馅料才称得上有灵魂的包子。

不单是馅料,四条包子的面粉也极其讲究。“跟别家的包子不同,我们的面都是‘半发面’,发酵不等全发了,这样面能把汤汁兜住,还能保留麦香味,如果用全发面的面粉,汤汁容易浸到面里,馅的香味就差一些了。”沈佩华说。

还不到11点,四条包子铺里的橱窗前已有排队买包子的人。记者发现,在长长的队伍中,高龄的“银发族”占到绝大多数。他们笑称,希望能借包子的美味向逝去的青春致敬。“吃了20多年,每个服务员都认识我,每次买多少包子都记住了,见了我们这些老顾客都是把早就准备好的包子递过来。”今年63岁家住南园的樊宝华女士对记者说,从前是带着女儿来买包子,如今是带着外孙来买包子。她来这里吃包子,吃的不只是口味,更多的是回忆。“好多客人一点就是十几二十斤,我们的包子一斤是按照干面粉计算的,一斤30个,基本够3个人吃。”沈佩华对记者说,四条包子不仅牢牢抓住了本地百姓的胃,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

临近中午,包子铺已坐满了顾客,一屉屉刚出锅的包子冒着腾腾热气,顾不得烫手先掰开一个尝尝,肉馅饱满柔嫩闻起来就很香,面皮口感也很筋道,咬起来还有几分瓷实的感觉……除了包子,记者还看到许多餐桌上还添了一道八宝饭,香甜、软糯,蜂蜜的味道在齿间流转,久久不去。这是沈佩华从名厨父亲那里学来的这道名点,老字号不单单在于对传统的继承,更在于推陈出新,用老字号的特定文化串联起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未来。“没别的,我只希望速食年代的人们能吃到一点真正的好东西。老工艺是好东西,不应该丢了!”沈佩华这样对记者说。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