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秦报时评 > 文章详情
对标“老兵”拨正信仰指针
2019-06-11

为了跑完一个公益“马拉松”,青龙93岁的老党员肖起生独自坐火车奔赴5000多里外的四川省凉山州,为那里的贫困山村捐出了自己的全部10万元积蓄。(见5月23日《秦皇岛日报》)

1945年参军的抗战老兵肖起生离休后,曾卸下一身任务,而信仰让老兵再次回到起点——他开始扶贫、助学,把竭尽所能帮助别人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一坚持就是30多年。“我们跟着党,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为了这纯粹的信仰,老人一生都在默默圆梦。当他拖着病体坐火车把钱送到贫困山区后,老人这才释然,因为“这辈子都按党的要求去做,我很高兴”。

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当今社会,在很多热点事件发生后,人们往往习惯于将问题归结到制度和法规的缺失。其实,人类社会从来无法仅仅靠外在的约束而运转。假如说制度法规是经,那么道德、人心、信仰就是纬;如果制度法规是一根穿过马儿鼻孔上的“缰绳”,那么道德信仰就是照亮心灵天空的明灯。没有信仰,再漂亮的制度也会失效。信仰,一直并将继续是人类抵达更美好社会的指引和动力。

信仰,听起来似乎很“高大上”,实际上它源于每个人的团结奋斗,源于每个人为社会贡献的点点滴滴,不是不可为,而是大有可为。最可怕的是一个人没有信仰,最令西方敌对势力恐惧的就是我们人人有信仰。人民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就有力量。人人都有信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信仰而战,那必将无敌于天下。

“篱笆扎得紧,野狗野猫钻不进”。越是在物质发达的时代,越需要精神的家园;越是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越需要健康的信仰。共产主义最坚定信仰者应该是什么样?一颗红心向着党,以身许党,从此便是赤胆忠心矢志不渝。从饱受战火摧残的岁月里走来,肖起生老人对于“跟党走”的信仰尤为坚定,岁月峥嵘,初心不改。反观现在个别人却迷失了自我,“党员不党员,就差几块钱”,在困难挫折面前就后退,在利益诱惑面前免疫力低下。肖起生老人以身为范,告诉我们不仅要有信仰,更要用行动去践行所信,将信仰刻进骨髓,把信念融入生命,才能沿着正确的航向勇往直前。

信仰决定了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长度、宽度及维度,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屈原“出污泥而不染”洁白如香,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民如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报国精忠,他们无一不坚守信仰,胸怀国家百姓。在共和国历史上,年仅15岁的刘胡兰慷慨赴死,留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喊出“为了新中国的解放”;雷锋从身边点滴做起,奏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回国报效祖国,回答“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爱的是我的祖国”等等,坚定伟大的信仰让他们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信仰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需要心灵的契合;信仰,也不是一次确认就够,而是需要反复夯实。要想不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随波沉沦,不被歪门邪道所诱骗蛊惑,对标肖起生老人,拨正我们信仰的指针是不二法门。(文/翟宏军)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