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冰
“门当户对”这个古语是怎么来的?过去的碾房是什么样子的?近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吉羊教授,为驻操营镇王家峪村的村民和游客们,进行了一次传统文化课的实地教学。
王家峪村是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小村庄,现有村民138户、382人,党员25人。村里有山地面积6300多亩,其中天然保护林3000亩,耕地及果林3300亩。山场资源丰富,苍松翠柏、流水潺潺,还种植板栗、核桃、苹果、梨、桃、杏、花椒等各种林果,风景秀美。现在,每到周末,就会有一些游客前来游玩。村里传统的民居、古老的门楼、公用的碾房等等,都能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民间文化。
王家峪村以前无人问津,区畜牧局驻王家峪村第一书记马文军就想,能不能让专家到这里考查,为村庄发展把把脉。2018年3月,马文军邀请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授吉羊、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教授姜耀俭、秦皇岛8837樱桃户外团队、秦皇岛万晟旅行社和现代写作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来到王家峪村实地调研,为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出谋划策。
吉羊说:“发展乡村旅游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个村比较偏僻,保留下不少老物件。比如说这个村子留下来的门楼子就比较多,虽然简陋,但比较完整。水,也是这个村的一大宝藏,中国北方没有几个村庄不缺水,而这个村庄水很丰富,水的文章要做好。”从那以后,吉羊教授常常来指导乡村旅游发展,有时还会充当起免费导游。
2018年4月,王家峪村正式启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目前,王家峪村已开辟独具特色的“柳江地学博物馆+王家峪村+庆福寺遗址”的地质科普教育旅游线路 和“娃娃峪-温庄-王家峪-王铁庄-潮水峪”的25亿年至5亿年的地质观光旅游线路。开展“学地质、游家乡、献爱心,城乡共筑美好家园”活动3期,接待来自黑龙江大庆、辽宁绥中以及市区各种户外团队和地质学员50多批次,成为我市2家写作学校和1家月子中心的外景写生和户外活动基地。
旅游季节来王家峪村的游人越来越多,每到周末,游客来这里赏花采摘,爬山望远,流连于古老的村落。
樱桃户外团队负责人殷桂英说:“这里给我们驴友留下的印象就是,自然风光秀美,原生态景观多。从去年春天到目前,一共发了19期驴友团,到这儿来的驴友有七八百人了,大家都比较喜欢这里。”
确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后,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根据村子实际情况,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谋划了旅游线路,还开办了全村第一个农家饭庄——山水人家农家饭庄。
山水人家农家饭庄负责人周海英说:“刚开始的时候,就是一桌两桌都忙得晕头转向,很不适应。现在多几桌也不慌了,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了十八桌,来的顾客对我们的评价还都挺好,对服务和菜品都挺满意。”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们的思路渐渐打开。每当游客来的时候,村民们还摆出自家的土特产售卖,增加一些额外收入。6月23日,大石户外团队和高高在上户外团队来到王家峪村采摘游玩。“今天光卖杏就卖了1000多元,这在以前可不敢想啊。”村民陈秀敏说。
“目前,王家峪村正在全力推动25亿年至5亿年地质观光旅游线路的开发,预计每年将吸引全国近万名的地质专业大学生到王家峪村开展地质研究、学习考察和就餐消费。乡村旅游的开展,必将极大地促进王家峪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说起今后的发展,马文军也是信心满满。
马文军说:“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在绿水上做文章,用好从区财政局争取到的30万元河道治理资金,力争今年10月底前完成村内1000多米的河道治理工作,促进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还要在青山上下功夫,在特色种植产业上,把油栗产业作为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通过加强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市、区农林部门联系沟通,提高科技含量,我们引导村民规范种植,打造王家峪品牌。引进了烟薯25和中草药特色种植项目。谋划在现有两万多棵梨树、杏树等各种果树的基础上,引导村民适度扩大林果种植规模,打造自己的梨花节、杏花节。在特色养殖产业方面,积极推动蝴蝶特色养殖项目和高标准生态散养鸡项目,开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差异化竞争,完善王家峪村旅游发展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