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杜万青 陈永存 郭志华
五月的骊城,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置身城区紫金山公园,人工湖沿岸的杨柳垂下碧绿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一幅绿水青山的唯美画卷铺陈眼前。前来游玩的市民纷纷由衷地感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抚宁变得更加美丽!
“国家森林城市”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也是对城市生态建设成就的最高评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抚宁区委、区政府积极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发展理念,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彰显绿色生态优势,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创建生态抚宁、绿色抚宁。
按照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统一部署,抚宁区遵循生态规律,精选适宜树种,在增量的同时重质尚美,统筹推进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建设,突出打造城区、镇区、园区、景区等周边及河流、铁路、高速、旅游公路和城市道路两侧及关键节点,年内将完成造林绿化任务7.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确保圆满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任务。

高点定位 科学谋划创森工作
抚宁区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改善宜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项工作组,并将创森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建设任务,明确创建目标、工作重点、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多次组织召开创森工作推进会,统筹指导协调全区创森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定期研究解决创建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管理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领导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全区创森工作的顺利开展。

突出重点 强力推进全域创建
抚宁区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生态建设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完善森林城市建设投入机制和工作机制。围绕森林城市建设,坚持多渠道融资,鼓励社会参与,本着“政府得绿,群众得利”的原则,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加快培育新的造林主体,鼓励大户造林、社会化融资合作造林,进一步加快城乡绿化的步伐,确定铁路绿化工程、重点通道绿化工程、河流绿化工程等7项创森重点工程,不断提高森林城市建设水平。据统计,目前全区已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用于森林城市建设。
大力推进城区园林工程建设。抚宁区切实加大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力度,建设了一批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城市公园和道路、重要进城入口景观节点,提升城市绿化品位。先后完善了紫金山公园、洋河带状公园、天马山公园等城市森林生态游憩和生态科普场所。大力开展城区道路绿化提升、街头游园和零星绿地建设。在园林树木管护中采取近自然的森林抚育和林木管理方式,以提高城市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

大力推进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以铁路沿线、3条高速可视范围、河流、荒山荒地等区域为重点,合理布局,统筹绿化,打造覆盖城乡的绿色林网。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绿化树种多样性,注重与城乡建设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目前,造林绿化面积达到18.5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3.76万亩、封山育林4.8万亩。实施了铁路绿化、戴河绿化、宁海大道绿化等重点工程,基本形成了林网纵横、山林相依、花果飘香的森林生态网络。截至2017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2.13%,超过创森要求的森林覆盖率30%的标准,主要通道林木绿化率达80%以上,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5%以上,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6平方米,全区创建森林城镇5个、美丽乡村65个,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0%。
大力推进林业富民工程建设。抚宁区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以创建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创建,突出区域特色,促进特色林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全区创建大新寨镇梁家湾村、小河峪村、坟坨管理区旧县村、后明山村、茶棚乡南山村5个特色乡村生态休闲村。抚宁区以核桃、桃、苹果、板栗等树种为主建设经济林基地76个、面积1.5万亩。目前,全区经济林总面积24492公顷,产值达55800万元。创森以来,每年农民涉林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环比增长10%。苗圃基地面积达到176.86公顷,每年供应苗木1000万株。

多措并举 全力营造创森氛围
抚宁区不断优化城市生态文化氛围,在城区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科普标识牌、科普宣传栏。同时,积极利用义务植树宣传周、保护野生动植物宣传月、森林防火宣传周等纪念日,举办大型户外宣传活动,使广大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理念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全区先后举办各类生态科普活动20多次,义务植树近21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共登记古树名木321株,对部分受损的古树进行了修复。

抚宁区坚持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累计开展林业技术示范培训120场次,累计培训95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多份。创森以来,引进了山东果树研究所“烟富”系列优质苹果品种、昌黎果树研究所主推的“宫崎短枝”苹果品种、西北农林科学院选育的“瑞阳”“瑞雪”优良苹果品种、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的“中油蟠”系列蟠桃品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选育的“燕龙”板栗优良品种。重点推广板栗倒置嫁接技术、苹果矮化密植高纺锤树形栽培管理技术、桃树Y字型栽培技术等林业实用技术及经营模式。
为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巩固城市森林建设成果,抚宁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印发了《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城区大树移植管理办法》《划分禁猎区的公告》《封山防火公告》等一系列森林管护规定。实施了“金盾行动”“金钺行动”“金剑行动”“金网行动”“打击非法侵占林地等涉林违法专项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共出动警力2860人次,车辆450台次。大大加强了城乡绿化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抚宁区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在森林防火工作中采取早部署、早行动、早预防的工作方法。区政府调整了森林防火指挥部构架,印发了《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抚宁区森林防火工作实施细则》《森林防火工作方案》,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制,将所有成员单位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认真落实乡镇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山头等防火责任制。壮大防火专业队伍,新招录防火队员100人,使全区专业扑火队人员达到200人,区财政出资238万元配备了防火装备及车辆。在原有监控系统基础上,投资170万元新增视频监控点2个并对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监控系统与指挥系统无缝对接。在日常巡查中,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以国有林场、县界、风景区、公益林区、重点目标等为森林防火重点部位,加大巡查频次,全面排查本辖区各类火灾隐患和制约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通过有效措施,创森以来,抚宁区实现了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在0.1‰以内的目标。
为营造全民参与造林绿化的浓厚氛围,抚宁区实行区级领导联系乡镇管区的工作机制,由区领导带队,组织区直各单位参加乡镇管区义务植树活动。4月1日,抚宁区9个乡镇管理区,77个区直单位干部职工及志愿者、群众3500余人分别在9个义务植树基地栽植杨树、国槐、白蜡、李子、桃树等绿化和经济树种2.6万余棵。截至目前,抚宁区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圆满完成义务植树任务,全区已完成人工造林3.5万亩,完成年度人工造林任务的7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