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朝
“不使用食品添加剂、坚持一天换一次油”,多年来,海港区和安里45栋楼下的永顺豆浆店生意红火,每天早饭时间来用餐的人络绎不绝,因为他家的油条和豆浆味道纯正,吃着放心,不少顾客特地从道南、河东、海滨“远道而来”,而店主郭海川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油饼哥”。
1999年,郭海川从腈纶厂下岗后开了一家小饭店,由于生意不好,就转行学炸油饼。2011年7月,夫妻俩租下一间20余平方米的店面,开始卖豆浆、油饼。
“早上5点半左右开始来顾客,我就得3点左右到店里熬豆浆、和面……”刚开业的时候,有人告诉郭海川,加入一种东西,炸出来的油条油饼又大又黄。这样的“秘方”被郭海川拒绝了,他的生意也因此不被那些人看好。
郭海川不信那些所谓的“秘方”,凭着一股韧劲儿,夫妻俩从接待顾客的每一个微笑开始、从倒进锅里的一桶桶食用油开始、从开具正规发票购买原材料开始、从认真标准地清洗餐具开始……“面每天要用70多斤,不放任何添加剂,都是从正规的粮油店购进的,油是从专卖店里购买的品牌调和油,大豆是正规渠道购买,玉米面是从石门寨产地买回来自己去加工磨粉……”郭海川信心满满地介绍着。
对于郭海川的执着,爱人李洁表示支持,“当时他提出来一天一换油,用那种非转基因油,虽然成本高了,利润少了,但是大家吃着放心,回头客也会多,薄利多销呗。”
只是一个小小的早点摊,夫妻俩却按照标准严格经营。半年后,这家小店收获了食客的口碑,不断受到附近居民的称赞。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多居住得远的顾客也慕名前来,甚至从河东、道南、海滨赶来。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郭海川也扩大经营,盘下了隔壁的店,把面积增加到40平方米。
2012年,永顺豆浆正式挂牌“河北良心油条联盟”,诚信经营、良心用油被许多媒体报道,“油饼哥”成了家喻户晓的称号,而这也让郭海川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做餐饮行业就应该靠良心、讲诚信,摸着良心做买卖,百姓才能吃到放心食品。”
今年年初,郭海川又利用白天空闲时间和朋友一起经营了一家豆腐加工坊,他依然坚持诚信经营,“我们没有用机器,而是采用手工推石磨出浆,不放任何添加剂,就为了做出让老百姓放心的原汁原味老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