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引玉
5月20日,节气马上进入小满,天气一天天热了起来,对于果农,正是疏果、套袋的关键时期。走进青龙土门子镇丰果村,村委会委员李清林正忙着指导大家管理果园,“脚打后脑勺”,忙得不可开交。
丰果村是一个苹果种植专业村。来到村里,给人的第一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漫山遍野都是苹果树,山坡、平地、房前屋后、沟沟岔岔,只要能栽树的地方,就有苹果树的影子。
“咱青龙气候条件适宜、昼夜温差大、水质好,具有生产优质果的有利条件,尤其是我们村多是坡地,土质疏松、光照充足,更能出产色香味俱佳的苹果。”谈到果品品质,63岁的李清林打开了话匣子:“同样是苹果,但价钱差别可大呢,SOD苹果去年下树时批发价至少4元1斤,而普通苹果达到半斤一个的,也只能卖到3元一斤,品牌效应非常重要。”
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镇丰果村是一个传统的果树种植大村,村里2310口人、630户。从1996年开始,村里开始大面积栽种红富士苹果树,经过20多年的发展,果树种植从2万棵达到了20万棵,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
李清林从二十几岁开始,就和苹果树打上了交道。他的一条腿有残疾,却身残志坚,在苹果致富的路上不断求索,现在自己每年能依靠苹果收入15万多元,还无偿技术支持,带领邻里乡亲共同致富。将近40年的经验积累,让他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果树专家,什么时候该干啥、什么样的树应该怎么管、怎么样才能防病减灾提高优质果产量,他都清清楚楚。
在李清林的带领之下,丰果村的果树管理已经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去除老病树、引进新品种、年年有更新。在原有品种基础上,丰果村大力发展了“烟富6号”和“海朱1号”。经过几年的观察,这两种短枝型、品质好、果型好、产量高的品种非常适合在丰果村种植。为了保证品质、产量,果树栽植品种更新非常频繁,在李清林的介绍下,村里又陆续引进了新的品种烟富3号和烟富8号新品种。
走在通往苹果山的水泥路上,一坡一坡的果树整齐地排列在梯田上,鲜嫩暗红色的枝条错落有致,长势喜人。“现在正是疏果期,到6月初就要开始套袋了。”李清林指着远处山顶继续介绍,“你看,每一个山梁有一个储水池,从山下的扬水站把水抽上去,灌溉管路架设到每一坡,啥时候旱了就可以浇,水肥到位、管理到位,适合SOD优质果生产条件的地越来越多了。这些引水灌溉工程和刚才咱们走过的‘路上山’工程,都是政府帮助建的。”李清林很知足,丰果村的百姓很知足,苹果给他们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全村每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有百余户。
谈到今后发展,李清林充满自信:“下一步,我们要把果袋生产线建立起来,摆脱依赖外购的局面,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做好产品包装,打出自己品牌,让百姓获得更大的利润。”
丰果村的苹果火了,连周边镇村的百姓也纷纷效仿起来,李清林的合作社每次组织科技讲座,都会有大批的外村人在亲戚朋友的介绍下前来听讲,有时达到一百五六十人,村部的大教室坐不下,只好到院里来讲,因为百姓现在切身体会到了科技给大家带来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