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重厚 曹建雄
龙,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物,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可计数的传说。在石门寨镇,据说也有龙居住,那便是“洞隐龙湫”。
湫,即水池、水潭,“洞隐龙湫”的字面意思,就是洞中隐藏着龙居住的水潭。关于石门八景之一的“洞隐龙湫”,《临榆县志》是这样记载的:“石门城北里许,断崖壁立,下有古洞,双泉涌出,今已洞口填高,水积不流。”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位于亮甲山下的水洞。水洞中有几级人工修建的台阶,走下去是一个低于地面三五米的小平台,能容纳五六个人站立。前面十分昏暗,根本看不清有没有道路,记者打开了手机上的手电筒,微弱的光源几乎没有效果,极目而视,不禁捏了把冷汗:前方两三米处就是水潭,深度不得而知,而由于洞中长年有水,地上非常潮湿,记者再向前一步,便踏入淤泥,这一脚或滑倒落水,或陷入泥泞。无法再往前行进,只好停止探索,退出洞外。
凡是有龙或神仙居所传说的地方,必有人们寻访时的奇遇故事:据说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程希伯和朋友刁公到这里游玩,有个叫刘泰的仆人跟随他们。程刁二人专注于看洞内情况,忽略了仆人刘泰,等想起来的时候已经看不到刘泰的踪迹。他们找遍了山洞也没找到,只好在洞外大声喊刘泰的名字,过一会儿刘泰踉踉跄跄地从山洞里走出来,睁大了眼睛,口中结结巴巴不知在说什么。二人问刘泰出了什么事,刘泰定神半晌才开口说道:“我刚进去的时候洞里很黑,走了十步,山洞豁然开朗,我看见有石台阶,就走了下去,下面非常平坦开阔,继续向里走发现有条大河阻断了去路,水声澎湃。我想从洞里出来,发现自己迷路了,转了好几圈也没找到来路,心里特别着急。突然一个老头引导我到了洞口,听到你们叫我的名字才得以出来。”大家听了之后都感到很惊奇。刘泰回家后就得了急病,过了一个多月才痊愈。
古代文人墨客们在亲临“洞隐龙湫”时对其的描述,则有些不同。清代王一士诗中说“石门城北峭芙蓉,石洞深藏廓有容。泉涌双丫流细细,云兴数缕出溶溶。一湾绿水笼新柳,半壁苍崖挂古松。我欲临风吹铁笛,惊他潭底久潜龙。”说明在他去的时候,洞口尚未填高,还有两股泉水涌出,以吹笛惊龙来表现自己的豪气,可见他当时见到美景后很有兴致。
清代高金镕坐在亮甲山顶的陶然亭时,在诗中说,“印台迤北是山亭,四面轩轩敞画棂。俯视绿畦如绣错,仰看红日近苍冥。云连绝塞浮空紫,海接遥天入望青。寄语游人莫狂啸,恐惊岩下老龙听。”当他坐在洞口附近时说:“闻道灵湫隐蛰龙,我来奇境问奇踪。争传峭壁岩腰下,时有浓云洞口封。久坐恒来风谡谡,静听真觉水汹汹。可能大慰三农望,雨遍寰区媲岱宗。”同样是流水、行云,他和王一士的想法大不相同,“浓云”、“水汹汹”,营造了一种玄幻、恐怖的氛围,好像还真怕惊动了潜在水底的老龙王。
清代李松云的诗则安静、闲适了很多:“谁将石窦辟峰阴,灵物潜湫说到今。溪雾向晨迷鸟道,松风入夜试龙吟。光衔皓魄骊珠璨,红转苍岩返照深。拭罢绿苔闲坐久,飞泉响滴自然琴。”本想趁夜晚去听传说中的“龙吟”,却把水声当作大自然的琴声欣赏了起来,雅兴十足。
由于记者停留时间较短,加之人多嘈杂,甚至都没有听到水声,但从古人的记载来看,洞中所谓的“龙吟”正是水流的声音,古人也深知这一点,不同的人描述的声音不同,应该是随着降水的多少而出现流水声音大小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