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秦报时评 > 文章详情
线下多用心 线上得民心
2019-08-13

互联网时代,是对话的时代。如何把握纷繁复杂而又变动不羁的网络舆情,进而合理疏导引导,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释放正能量?市委书记孟祥伟在网信工作会上指出,要做到不怕、不躲、不沉默,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回应社会关切。同时,要统筹线上处置与线下解决,认真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社会上各类矛盾几乎都会上网晒一晒,所有危机事件都会在网上有所反应,网络舆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它能打击恶丑、救助弱小。一些缺少公平或需要救助的事件一旦经过网络舆情的发酵,能够形成极大的关注点,成为众人讨论的焦点,从而推动事件重新调查或是及时发动社会救助的力量。另一方面,它也能够伤及无辜、影响社会稳定。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容易异变成庸俗、灰色的言论,还容易得到部分人的响应和共鸣,导致公众情绪进一步波动。因此,科学把握网络舆情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新考验。

网络舆情的初始是可控的,它最终走向哪个方面也是能够选择、改变的,关键在于对待它的态度,在于如何对它加以引导。面对网络舆情,最忌讳的或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横眉冷对千夫指;或是采取鸵鸟战术,一概不理、一概不回;或是在处置上一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与公众沟通的想法,视舆情为敌情,谈网色变,既解决不了问题,更无法让群众满意,往往加速舆情的发酵,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习近平总书记说,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打好网络舆情应对主动仗,既要未雨绸缪,消灭负面舆情的滋生地,又要真情对话,搭建良性互动平台。任何问题在得到解决之前,都有一个萌芽、发酵的过程,如果不敏感、不敏锐,不能早发现、早解决,或盲目乐观,或麻痹大意,往往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大问题变成不可收拾。面对矛盾和问题,要正视问题、主动作为,把问题化解于萌芽之中,千万不要等到舆情汹汹,才来重视,才来解决。两种情况,虽然同样是解决问题,但在舆论压力下,被动地、匆忙地应对,做得再到位、再真诚,都难免招来非议,难以得到认同。

问题是群众的呼声。有问题并不可怕,发现不了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面对网络舆情发酵,有关部门要及时公布真相,直面舆论关切,增强和群众的沟通。要主动给网民吃定心丸,善于依靠主流媒体,发布权威声音,壮大主流舆论,让所谓的小道消息失去传播空间。更重要一点,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积极运用各类新兴传播手段,拓宽网民参与渠道,积极回应网民诉求,直面问题难点,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走群众路线,让网民有事习惯通过官方渠道与政府沟通,形成共识。

面对浩瀚的网络,不要总抱怨舆论伤人,如若希望被舆论温柔以待,那就真正畅通沟通机制,认真倾听线下民声,把问题解决在“第一现场”。唯此,才能携手迎来“春和景明,碧空万顷”的线上生态。


文:翟宏军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