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本地 > 文章详情
秦皇岛一小时 农特产 农业产业风生水起
2019-08-14

7e70315788d6957d95054d027fc1408.jpg

4a233584f86ab803a98a5cfff1fece2.jpg

记者 刘迅 江虹

黄米面、红豆馅通过标准化生产变身为香甜软糯的黏豆包;谷子经过科学种植管理成了身价倍增的“小金米”……秦皇岛大地上产出的特色农产品,搭上产业化的快车,带着“秦皇岛味道”走上全国各地居民的餐桌。

这张农字号新名片,向世人舒展开这片土地上,既振奋精神又温暖人心的追梦画卷。

一小时,6万个黏豆包等主食产出

7月22日一大早,太阳就开始发威,上午8点多已是热浪四起。周围环绕着起伏的山坡绿地,蓝天白云下的“双合盛”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穿戴好白大褂儿、头套、水鞋,蹚过洗消池,再经过风淋室、杀菌除尘等严格的消毒程序后,记者被允许进入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合盛生态农业食品产业园生产核心地带。

炎热被阻隔在室外,车间内甚是清凉,香甜的味道充溢其间,白大褂儿、白帽子包裹的工人们手腕翻转——黄米面、红豆馅,一双双巧手迅速地抓面、敷皮、和馅、裹包、搓圆,一个个大小均匀、圆润饱满的黏豆包瞬间诞生,神气地立在托盘里。

在这个现代化的主食生产基地,磨面、和面甚至揪剂子都实现了自动化,可为了保证黏豆包的原味,包制仍沿用传统的手工方式。黄澄澄的黏豆包在蒸制时要用翠绿的桲椤叶铺屉,叶子的天然清香沁入黄米面,使得送到餐桌上的每一颗都饱含着制作者的巧思与诚意,让人在软糯香甜中吃出一缕乡情。

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胜利算了一笔账:目前,满负荷生产,9个小时能产出3000箱豆包、馒头、窝头等杂粮类主食产品,算下来,每个小时能产出大约6万个主食产品,“来了加急订单还要加班生产,咱的产品供不应求!”

明年,黏豆包系列产品要卖到1个亿

“双合盛”生产车间外的厂区一侧,塔吊耸立,硕大的绿色安全网罩住脚手架里的“叮叮当当”,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的新厂房和冷库正在施工中。

“双合盛”的“在旗”系列产品2013年10月投产,近6年时间过去,张胜利、张全利兄弟俩让农家灶台上的传统食品黏豆包改良创新后,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如今开发出以黏豆包为主的30多个单品、80多种规格的主食。冷链车拉着青龙美食走出大山,送到上海、北京、青岛、大连等地的市民餐桌,“中国黏豆包之乡”的名号也越传越远。

“预计新厂房11月底投产,厂房面积将从目前的6000多平方米增至两万平方米,产能也将达到现在的3倍多,今年销售额能突破7000万元。新厂房投产后,黏豆包系列产品销售额破亿不成问题。”对未来的发展,张胜利底气很足。

立足本乡本土的创业项目蒸蒸日上,不仅让张家兄弟迎来了事业的“高光”时刻,也让周边乡民受了益。

“在旗”主食的生产拉动了大黄米、红豆、栗子等杂粮和干果的种植与销售,3000亩种植基地带动1000多农户加入合作社,增收有了盼头。

“工厂离家二里地,每人每月能挣3000多元,以前种地忙活一大年最多也就攒下一两千。”今年52岁的李铁军是龙王庙乡南干树村人,他和妻子都在“双合盛”上班,对这份“守家在地儿”、收入稳定的工作,俩人挺知足。目前“双合盛”的130多名员工绝大多数是周边乡村的农民,其中20%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9年,当地政府将2100万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双合盛”,企业发展有了资金支持,每年企业支付100多万股息用于为贫困户分红,直接助力凉水河、安子岭、祖山等6个乡镇的几千户农户脱贫。

千万个一小时带来沧桑巨变

当青龙 “小高原”上的“双合盛”迎着晨曦,为一天的生产做准备的时候,燕山山脉的另一坡,一个小时之内,傅建中已经用脚步丈量过一大片翠绿的田野。齐腰高的谷子吐了穗,头深深垂下去,再过一个多月,就到了“小金米”收获的时候。

“合理密植、增施农家肥、减少化肥,用杀虫灯灭虫害。”70多岁的傅建中腰杆直溜,语速惊人,作为卢龙县中强孤竹小金米合作社的带头人,走到哪里,他的“小谷子,大事业”经就讲到哪里。卢龙长城沿线山坡地块,1000亩通过有机认证的“小金米”基地让“小谷子”生了金;卢龙传统的甘薯等作物靠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借了有机、绿色的东风,卖出好价钱。全自动的加工生产设备,加上精心的品牌设计和营销,去年合作社的销售收入达到3120万元。加入合作社的208户中,有63户为贫困户,搭上农业产业化的快车,脱贫不再是梦想。

“小金米”有机种植基地与“双合盛”车间的一小时,不过是秦皇岛大地千万个一小时中的分镜头,它带我们慢下来,从小小的局部感知这片土地上既振奋精神又温暖人心的追梦画卷。

目前,我市已有正大肉鸡养殖加工产业化联合体、昌黎嘉诚蔬菜产业化联合体等11个联合体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粮油、肉鸡、生猪、皮毛、蔬菜、酒葡萄、板栗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都建有联合体。全市联合体产值达到130亿元,直接带动农户35万户,带动农民增收超过20亿元。

2018年,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70.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

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产业风生水起,秦皇岛人正用勤劳与智慧打造农字号的“金名片”,这片土地积蓄的力量,让未来值得期待。



编辑:郭小溪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