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专题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文章详情
【壮丽70 年•奋斗新时代】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系列报道精准扶贫再发力
2019-08-15

记者陈引玉

“手套加工是我们韩杖子村和衡水市一个厂家的合作项目,由厂家提供半成品和技术培训、指导,并负责销售。由于村民肯于付出,加上有效的激励措施,仅仅一个多月,很多留守妇女就能较熟练操作了,目前最高月工资已突破了3000元。”7月10日,市公安局驻青龙三拨子乡韩杖子村精准扶贫工作组组长杨永记向记者介绍产业扶贫情况。

2018年7月,青龙满族自治县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退出贫困县序列。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广大扶贫干部征尘未洗再出发,扑下身子、甩开膀子,继续潜心于扶贫一线,通过产业扶贫、智力扶贫、设施扶贫等多种手段,着力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夯实发展基础,激发内生动力,构建起大扶贫格局。

发展产业助脱贫插上“翅膀”

绑扎钢筋、支护模板、浇筑混凝土……7月7日,在青龙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新建厂房现场,工人正按照生产工序紧张忙碌着。在大家的努力下,这座面积15000多平方米的3层建筑的建设已经进入尾声,即将迎来封顶时刻。

总经理张全利拿着施工图纸,时刻紧盯在施工现场,他说,这是公司扩大生产、提档升级的关键工程,施工质量一点也不能马虎。新的厂房建成以后,里面将打造达到欧盟标准的净化、恒温车间,配备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届时双合盛的生产水平将在同行业中达到顶级。

双合盛扩产、升级,一方面是为了公司自身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有能力更好地带动周边村、乡镇的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董事长张全胜介绍,目前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职工已占一线员工的五分之一,贫困户职工年工资收入可超过4万元。2016年至今,企业吸纳扶贫整合资金770余万元入股,每年派发红利70多万元,直接带动龙王庙、祖山、官场等乡镇800余户、2500口贫困人口脱贫。今后,公司准备吸纳更多的贫困户进厂务工。

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实现贫困人口脱贫产业的多重覆盖,产业覆盖率达到100%。聚焦林果、中草药、设施蔬菜、光伏、乡村旅游等产业扶贫,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形式,以订单、务工、股份为纽带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收入、工资收入、租赁收入,尽快脱贫致富。

授人以渔让脱贫斩断“穷根”

脱贫攻坚,重在消除贫困根源,青龙又如何拔掉“穷根”?青龙始终坚持“以智扶贫、以教兴县”,把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成功地探索出一条教育扶贫的路径。

职业教育,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现在每月能挣5000元左右,除去开销,能攒3000元,已经可以帮家里了。”6月30日,在天津长城哈弗分公司汽车公司,实习生李文旭正在组装线上工作。

李文旭是青龙木头凳镇傅杖子村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初中毕业后到青龙职教中心学习汽修,去年3月到天津长城哈弗分公司汽车公司实习。他已和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今年夏天一毕业就正式工作。

在以前,由于家庭贫困,青龙很多人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这些人没经过培训,不掌握专业劳动技能,很可能成为未来的贫困群体。

这部分初中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职业教育是最直接、见效快的教育扶贫方式。”青龙职教中心校长何占仕说,学校的目标是“升学有路、就业有岗、致富有方”,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就业拔掉穷根。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推动教育与需求无缝对接,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实现“就业有岗”。

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可参加对口高考或通过“3+2”升学通道,到高校继续学习,做到“升学有路”。

坚持“走出去”办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传授农业技术,实现“致富有方”。4年来,青龙职教中心共培训农民8万人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800多名。青龙成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补足短板,让优质教育惠及贫困地区。

日前,在白家店小学,教师裴金新正通过同步录播教学设备,给白家店、抱榆槐和温泉小学的学生上课。学生虽不在一处,却可以同步上课,彼此互动。

“新校舍投入使用后,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校长刘海顺说,新学校功能教室齐全,同步录播教室更是其他学校没有的。

青龙教育和体育局局长李胜贵介绍,近几年,青龙强力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几年来,青龙全力实施资助全覆盖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950余万元,资助学生8.7万余人次。

改善设施为脱贫筑牢“地基”

盛夏时节,青龙满族自治县龙潭村村民修路的火热场面似乎比烈日的热情更高。大家挥舞着铁锹、锄头,开动三轮车运送混凝土,在机器的轰鸣声和人们劳动的欢声笑语中,一条平坦的水泥路沿着山脚逐渐延伸,穿过庄稼地、板栗园,一直蜿蜒到山沟深处。

“有了这条路,我的三轮车能开到地头,以前需要20天才能收拾完的庄稼,以后10天都用不到了!”6月29日,看着正在修建的田间作业路,龙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宋海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正在和村民一起干活的龙潭村第一书记李程介绍,这条通往“西台”的田间作业路总长1000米、宽2米,辐射500亩耕地和6万棵果树,能让300户多村民告别肩挑身扛的历史,不仅减小了劳动强度,而且能大大提高劳动效率。

龙潭村是“十三五”贫困村,和青龙的其他贫困村一样,环境差、底子薄。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逐渐推进,龙潭村内的基础设施逐渐得到完善,村庄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通了、灌溉用水上山了、村文化广场建成了……

环境的改善让龙潭村打开了封闭的大门,龙潭杏花节、峡谷漂流、特色农场、龙潭大院等乡村旅游项目受到人们的青睐,2018年游客数量达到5000余人,旅游综合收入30余万元,直接带动8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也一跃成为“河北省美丽乡村”。

青龙县域面积广、群众居住分散,没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脱贫“地基”不牢。近年来,青龙大力推动贫困村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在为贫困地区带去人气、财富的同时,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户致富奔小康提供硬件支撑。

两年多来,实施了具有普惠性的基础设施全覆盖工程,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网络、危房改造、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程量、投入量位居全省前列。新改扩建村道714公里,超过以往6年的总和,打通了农村交通的“最后一公里”,一条条田间作业路在山地间蜿蜒盘桓,水泥硬化路通到家家户户;新增灌溉面积23万亩,农业“靠天吃饭”成为历史;通上了光纤宽带,手机信号覆盖全县域,最偏远的山沟都没有“盲区”;改造重点对象农村危房5612户,确保了没有一户贫困户住危房。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从2016年开始,我市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一项中心任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因村施策、因户而行,予以强力推进,成效明显。市领导亲自到贫困村民家里,与大家唠家常、谋出路、话发展;142个驻村工作小组,就像一个个战斗堡垒,冲在前、干在先;各帮扶单位献计献策、不遗余力……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2018年7月,青龙成功脱贫出列,我市脱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面对成绩,我市党员、干部没有满足,征尘未洗再出发,继续奋战在脱贫致富的路上,确保到2020年,让贫困群众与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编辑:郭小溪 戴山 李志财

责编:刘福庆

终审:马力 张晓阳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