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重厚 曹建雄
严冬石溜映晴空,
想是离明入坎宫。
但觉潺湲泉性暖,
非关煦妪日华融。
寒威自有调和力,
活泼原因造化功。
一片生机常动荡,
何须解冻倩东风。
这正是清代王一士在古代名景“石溜冬温”之地,看到了冬天流出的温泉,融化了冰雪,驱散了寒气,因而想到万物相生相克,感佩自然造化之神奇,写下了这首诗。为了一睹古景“石溜冬温”的风采,我们动身前去寻访温泉的所在地。
在海港区,提起温泉,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杜庄镇温泉堡村,在专家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温泉堡村,找到了民族学校后院的温泉泉眼。如今,泉眼之上已经盖起了一间小房加以保护,打开房门便能感觉热气扑面而来,透过屋子正中的井口,可以看到冒着热气的温泉水。专家告诉我们,这里应该就是“石溜冬温”的泉眼。
但我们对此感到疑惑,因为在《临榆县志》的记载中,“(石溜冬温)在平山营北,水自石隙中流出,虽隆冬犹温,可浴。”清代诗人陆开泰的诗中也提起:“煮雪漫邀松火力,烹泉却赖石炉功。”其中都提到了石头,也就是说,温泉的周边定有很多乱石。可我们在温泉堡的泉眼附近并没有看到成片的石头。
为了确认地点的准确性,我们只得从头开始寻找,依据古书记载来到了杜庄镇的平山营村。在平山营村我们了解到,村里也有泉眼,不过都是冷水泉。平山营村的北面是首秦公司的所在地,据说里面也曾有泉眼,但也都是冷水泉。据村民介绍,此地已知的温泉泉眼只有温泉堡村和黑山嘴村两处,而且两处泉眼相距不远。在地图上,温泉堡和黑山嘴两村相邻,都在平山营的西北方向,温泉堡村要更偏西一些。温泉堡的泉眼我们已经看过,于是我们来到了黑山嘴,在汤河河道边找到了这里的泉眼。
黑山嘴的泉眼和温泉堡的泉眼确实相距不远,目测直线距离不超过2公里。由于旅游开发,黑山嘴泉眼已被围起,其中的温泉水也已经被引流,所以并没有温泉流出。但我们惊奇地发现,泉眼旁的汤河河道中乱石堆叠,少量溢出的泉水从乱石缝隙中穿过,伸手试探,虽然水温不高,但也能感觉到温暖,如果温泉水没有被引流,可能温度会更高,水量会更大,应该能看到温泉水从石缝中流出,顺着乱石向下溜去。我们大胆猜测,这里应该才是古景“石溜冬温”的真正位置。
当然,不能排除古代地形、泉眼位置与现在的差异,因为清代王朴的诗中说,“蓬蓬生气蔚晴虹,百道温泉泻日红。”“百道”虽是夸张,但可见古时仅“石溜冬温”附近的温泉泉眼就不在少数,而且流量很大,可能由于水位下降或地形变化等原因,现在温泉的泉眼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目前来说,只有黑山嘴汤河旁的泉眼最符合古代“石溜冬温”的记载。
编辑:王剑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