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重厚 曹建雄
北港镇的圆明山原本叫寺儿山,后因山中有圆明寺,才将山名改为圆明山。圆明寺相传是始建于唐代的古老寺庙,明成化、万历和清乾隆及民国初年均有重修。
在圆明寺中,最著名的当属临榆二十四景之一的“寺山神柏”。
《临榆县志》中记载:“寺儿山庙殿前有古柏生疣,俨然佛像,寺僧供拜之如神。”是说这棵柏树长出的树瘤像一座佛像一样,寺庙的僧众把它当成神一样供奉。
据古树保护单位推断,此树至今已有600多年树龄。今年82岁的村民魏佩吉回忆,在他小的时候,这棵柏树就有两三人合抱那么粗。由于村民笃信这棵柏树是神树,于是纷纷在树下烧香叩拜,有些在树下放置的铜佛像已长进树里。
而今,这棵古树还是没能逃过岁月蹉跎,走向了它的终点,但它始终不肯倒下,仿佛生命已成永恒,因此当地人们把这棵树尊称为菩提树,焚香礼拜,以期愿望成真。
据了解,圆明寺遗址占地总面积约10余亩,坐落在圆明山的中心台地,地形南低北高、坡度平缓。东、北、西三面群峰环绕,南面为进寺通道。春秋两季天高云淡,夏季森林区域凉爽,冬季日照充裕相对温暖。
在圆明寺的大雄宝殿遗址前,有一口古井,水量充足,四季不绝。此井天然而成,传说在古代最多时有上千人共同饮用,而井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质甘甜爽口,清新自然,透人心脾,于是村民赞称其为“神井”,尔时慕名来取水的人亦是络绎不绝。如今,“神井”已建起石栏。
圆明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从2011年开始于原址重建,2013年落成,采用唐朝寺院古朴典雅、简洁明快的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
在圆明寺的复建过程中,出土了两块大石碑、三个碑额、一块石匾,以及石桌石凳石柱础等多种文物,如今均完好地保存在圆明寺内。
编辑:王剑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