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本地 > 文章详情
肖起生: 现在的日子太甜了
2019-09-06

记者 马卫庆 杜楠 程学水 摄影报道

他生活朴实,对己严苛。多年来一直住在36年前建造的老房子里,常年白粥咸菜相伴。

他精神富足,待人大方。离休后30多年捐资助学,扶困济贫,并在92岁高龄时远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捐出仅有的10万元积蓄,只因“不能让革命老区的人民受穷”。

他是抗战老兵肖起生。

肖起生的青年时代在南征北战中度过。1945年7月,19岁的肖起生作为卫生员入伍。他瘦小、机灵,专业知识学得又快又好,作战英勇,曾无数次在火线上抢下伤员,深得首长喜欢。新中国成立后,肖起生作为护士长、军医跟随部队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

1980年,肖起生回到原籍青龙,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1983年离休后回到老家青龙镇前庄村。身为离休干部的他本可以颐养天年,他却自讨苦吃,开始了另一段征途。

彼时,前庄村的医疗条件很差,肖起生捐款建起村卫生室。看到村小学的桌椅还是他小时候那样破旧,他拿出所有积蓄,又借款3万元,修缮校园,盖了图书室,还购买了1000多册图书,村民说:“肖老一手重建了学校。”

30年来,一代代孩子嘴里的“肖爷爷”作为校外辅导员,每周都为孩子们讲课。得知哪个孩子家里条件差,他总是主动为其缴纳各种费用,先后资助几十个孩子完成学业。

1990年,肖起生发现工资不够用了,他贷款7万元承包下10亩荒山,想改造其为果园,希望能以果园收入继续为村小学提供经济支持。古稀之年的肖起生带着一顶帐篷、一口锅,开始垦荒。他和几个村民一起,挖石头、填土,历时3年改造出7亩果园。随后几年果园赚的5万元钱,全部用在村小学建设上。直到2000年,75岁的肖起生身体实在无法支撑,才将果园交给村里管理。

妻子吴凤兰习惯了丈夫这种“工资到手就花出去”的状态,从未抱怨过一句,多年来默默以自己微薄的工资养家,支持丈夫帮助别人。几个儿女有的下岗,有的贷款买房子,村民说他:“老肖啊,工资那么高贴补贴补孩子,都花别人身上了,孩子啥光借不上。”肖起生说:“现在多好啊,靠自己双手就能吃饱饭。我儿子姑娘自食其力,他们能理解我。”

去年3月,肖起生在报纸上看到报道: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庆恒村的党支部书记吉克石乌,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村里的脱贫工作。肖起生心中再起波澜:“大凉山是革命老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大贡献,怎么能让那里的百姓受穷?”他当即决定要捐出仅有的10万元积蓄。去年5月,通过汇款方式行不通后,肖起生瞒着家人,借着战友聚会的机会,他坐上火车,准备独自去送钱。

火车上肖起生突感胸闷,工作人员联系了他的家人,小儿子肖卫平赶到成都,劝他:“爸,您做过3次心脏手术,到不了大凉山,回去吧。”肖起生说:“儿啊,这是我的心愿,必须把钱送到,死在那边我也乐意。”

最终,肖卫平陪伴父亲到达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将10万元交到吉克石乌手中。庆恒村用这笔钱建起“起生合作社”,第一批种植的经济作物金银花如今已郁郁葱葱。

听到这个消息的肖起生,如往常一样守着饭桌,一口咸菜一口白粥吃着饭,脸上的笑容格外欣慰。屋外院子里花儿鲜艳,他亲手栽种的葡萄即将成熟。忆起年轻时在部队听到的教导:“共产党员就要苦自己,多照顾别人。”他喃喃自语:“怎么会苦?现在的日子太甜了。”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