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县区 > 海港区 > 文章详情
白云山寺:山不在高 有寺则名
2019-09-20

记者张重厚 曹建雄

临榆二十四景中有一景名曰白云山寺,寺庙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香火鼎盛,周边百姓和游人皆聚集于此,当地人传说这里是“京东第一大寺”。

《临榆县志》中记载:“白云山在温家庄西北,距城五十五里,系后角山来脉,上有庆福寺,庙貌宏丽,为县治胜地。寺西有玉皇殿,像设以铜为之,相传出于神工,非人力所铸云。”

根据古书中的记载,我们来到了白云山。白云山并不算高,山腰以下坡度相对平缓,可以直接驱车而上。到半山腰改为步行,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走了大约10分钟,就看见了传说中的白云山寺。

四个巨大的石碑赫然矗立在寺庙遗址前,石碑保存非常完好,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记载也十分详尽,其中有白云山庆福寺创建碑、寺庙修缮碑和功德碑等,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清代以来庆福寺的发展。《临榆县志》中说,“(庆福寺)前只茆庵数椽,清初释子赵圆真,自称‘月走小光佛’,募化创造,遂成巨观。”建寺时间可与石碑相印证。

现在庆福寺已经见不到任何地面建筑,更不要说史书记载的“寺西有玉皇殿,像设以铜为之”,但是由残存的地基可以看出,这是依山而建,呈梯田状的三层寺庙,每一层都有石阶通向上层,在寺庙底层的四块石碑附近,可以看到已经倒塌散落的石雕栏杆,证明着这座寺庙的建筑曾非常讲究。据长城保护员张鹤珊回忆,他第一次来庆福寺是1965年左右,那时地面建筑已经没有了,但台阶两旁的石雕栏杆并没有倒塌,还比较完好地立在两侧,据他估计是这几十年间地质活动或雨水冲刷导致栏杆散落。

通往上层的石阶非常陡,有些地方的坡度甚至超过了70度,而且非常狭窄,很多台阶宽度都容不下一只脚。没有了石栏杆的护佑,走上去需要小心翼翼。来到上层则是一个平台,可以看到石柱础散落在地上,虽不整齐,但也依然能勾勒出当年建筑的大致轮廓。

沿着庆福寺三层遗迹再往山上走,就到了白云山山顶处,这里有一块形如石碑的天然大石,上写“自然碑”。据史书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山海关管关通判孔德孟看到白云山上有一块天然形成的大石,形状刚好像一块石碑,他感慨自然之力的神奇,于是题名“自然碑”。

燕山大学教授李冬说:“以前不知道在这么偏僻的深山中还藏着这样一座古寺,感到很惊奇。”她说,从寺庙的选址来看,气魄非常大,因为它背靠青山,面朝大海,而且白云山是由几道山岭辐射下面几个村庄的,辐射面非常之广,可见当年这个寺庙的规模之大,香火一定非常旺盛。从现在留下的地基来看,寺庙依山傍势,利用原有的山势来建造的,在快到山顶的地方整理出三块台地,建造的三层寺庙,台地进深不算太宽,虽然放一座大殿足够用,但是没有太大的空间留给台阶,这也就是阶梯修得又陡又窄的原因。整座寺庙以碎石为地基,青石打底,柱础很大,可见当时大殿的规模很大,而且这里有青砖贴面,说明寺庙的制式规格很高。

在古代,这样一座地处深山、环境清幽、制式规格高、香火又旺盛的大庙,曾吸引无数文人墨客甚至地方官员前来观瞻。清代临榆县知县钟和梅就曾留诗:“山藏古寺翠千层,路曲飞蛇直引绳。到顶只余红日近,穿松浑与白云升。花争笑面香难辨,草藉重茵唾不能。却怪游尘最无赖,东风吹上佛前灯。”

编辑:王剑猛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