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县区 > 海港区 > 文章详情
龙潭灵雨:深山幽谷小石潭
2019-09-23

记者张重厚 曹建雄

求雨,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是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类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盲目地将美好的期望寄托于神明的一种民间活动。关于求雨的民间故事很多,如齐景公求雨、刘伯温求雨等,我们最为熟悉的,要数《西游记》中孙悟空与车迟国虎力国师斗法求雨的故事。在咱们海港区,也有关于求雨的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

徐廷璻是抚宁人,康熙年间《抚宁县志》的撰稿人之一,他曾亲眼目睹过一次灵验的求雨活动,并将其记录在他的《祈祷灵应记》中:康熙十一年,春夏两季一直没有下雨,四野一望皆赤,寸草不生,当时的抚宁知县谭琳为了解民之忧,诚心实意地“步罡踏斗”,进行禹步祷告,选择良辰吉日,在深山的龙潭中取水,仰面向天企盼降雨。当时天气晴朗,但一取来龙潭中的水,云就积聚起来,瞬间大雨如注。谭琳率众人冒着大雨,踩着泥泞的道路,从郊外徒步走回官邸,以示对上天尊敬,不敢偷懒。不几日,赤地变为青野,百姓终于感觉丰收有望。由于徐廷璻和谭琳是同时代的人,而谭琳后来又升任户部主事,所以此次记录的真假我们无从考证,但文中提到的“龙潭”,时至今日,知晓的人仍然不多。今天,就跟随记者的脚步,到传说有龙居住的“龙潭”去一探究竟吧!

据民国《临榆县志》记载:“龙潭灵雨,在县城东北,距一片石四里许。”“一片石”就是九门口的旧称。

在九门口村西,立着一块大石,上面有“龙潭灵雨”的简要介绍,相信很多从这里驱车而过的人们没有注意到这里还有景点,所以龙潭几乎没有游人。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之所以称为“龙潭”,是因为山中五潭连环,一年四季潭水不干,后来村民传说潭中有龙居住,于是在最深处的第五潭搭建戏台,摆龙王石像,遇大旱年份,村民赤脚上山诚心祈雨,举行上供、祷告、唱戏等隆重的仪式,龙王也有求必应,普降甘露,村民更相信潭中有龙。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由大石所在的山口进山,起初还能沿着山路走,没走多远,在山路与河道相交处,村民告诉我们,要想到达龙潭,就不能再走山路了,必须逆河道而上。干涸的河道并不算宽,底部乱石堆叠,两侧灌木丛生,走起来需时刻小心谨慎。村民介绍说,这条河道平时水在地下流淌,我们是看不到的,水量丰沛时能溢出地表,形成一个个小水洼。若是大雨倾盆之时,河道的水可达1米多深,根本无法进山。沿着河道走了大约5分钟,就听到了流水声,沿着河道转过一个弯,便能看到河道尽头处石壁陡峭,形成一个封闭的小山坳,水沿山体流下,在这里形成水潭,便是第一潭。第一潭水面很宽,粗略估计直径有七八米,水中鱼虾穿梭,好不热闹。水的源头不是瀑布,而是山体因流水冲击形成了三级大阶梯,水沿着并不规整的阶梯蜿蜒而下,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阶梯数量也不同,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山里气温本就比城市低,加之水的蒸发、树木遮光,即使是盛夏也不会感到丝毫热意。

我们发现,这里并没有道路或河道能通往上层,村民告诉我们,五个相连的水潭之间确实没有路,要想逆流而上,必须从侧面爬上陡峭的山崖,绕到水潭的正上方源头,才能继续沿河道行进。从第一潭左侧灌木丛中的一条小路上坡,几米之后,土地变成了石壁,虽说是路,但从一路上的羊粪来看,这里只能是羊和牧羊人的乐土。村民走起来轻松自如,可怜我们就要手脚并用地缓慢行进了,山体的坡度甚至超过了45度,我们只能手扶崖壁,将重心往山体一侧倾斜,才能确保性命无虞,我也能大致理解这里游人不多的真正原因了。一番小心谨慎的爬上爬下之后,我们终于到了第一潭的正上方,此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山体阶梯之中暗藏玄机,原来这里并不是平滑的“楼梯”,而是潭上有潭,有点像微型的拦水坝,水流到这里先灌满上方的水潭,上方水满溢出,再流到下面的水潭中。向上方的水潭中扔块石头,发现深不见底,可见其储水量不小。

河道从这里分了叉,顺着右边的河沟走,一侧石崖上长满了爬山虎,远看像绿色的帘子,绕过一个弯,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矗立向上的石锥,石锥与山体分离,独自站在那里,仿佛一支巨笔放在那里,正要在石壁上作画。继续向上走便能看到一个巨大的石门,石门上方的“门框”又像一座桥,在地质学上称其为天生桥。

顺原路返回第一潭正上方,沿着右边的河道逆流而上,不久就到了第二潭。与第一潭相比,这里山体较高,树木更茂密,环境更封闭。潭水的源头是10余米高的瀑布,由于瀑布上方山口较窄,导致瀑布并不算宽,但因水流相对集中,瀑布显得更有力量,加上环境密闭,瀑布冲击的声音也更有气势。

原路折返20余米,在河道右侧,村民又钻进了灌木丛,我就知道我们又要追寻山羊的踪迹了。这次的坡度更陡,攀爬起来更加费力,我们只能放弃了摄像机、三脚架等较大的设备,轻装上阵。最要命的是这条路上要通过一个约两人高的垂直悬崖和一个只能侧身通过的狭窄的山体缝隙才能到达河道。一路虽小心谨慎,仍不免胆战心惊。

到达河道后再溯河而上,就能看到造型奇特的第三潭了。说造型奇特,是指水的源头。河水在这里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毅力,它把山体冲刷出一个形似山洞的石坑,水从坑中流出,看上去就像是河水直接从山洞里出来,十分神奇。

有了二潭到三潭的绝壁“打底”,去往四潭的山路就显得很轻松了,而且这次终于有了像样点的土路。第四潭水面不大,空地也被灌木侵袭,显得更加幽静,水也更清澈。左边有一处石头堆砌而成的平台,村民说这就是以前求雨的戏台,求雨时就在这里唱戏,也有人说这是曾经的“龙王庙”遗址。第五潭和第四潭相连,第四潭左边的石壁上有人工凿出的小窝,刚好容纳一脚,方便攀爬。沿着石壁而上,就到了第五潭,这里完全被石壁包围,好像置身于一个大石葫芦中。旁边有一个浅浅的石洞,洞里面摆放着龙王的石像以及供台、香炉等物,这便是求雨之所。值得注意的是,村民所说的“龙王”石像并非我们经常看到的龙头的形象,甚至没有长角,反而更像是“土地公”。

到了第五潭已经无路可走,我们不禁疑惑:再往上走还有没有水潭呢?村民告诉我们,由于第五潭已经是古代祭拜龙王的地方,所以从没有人继续探索过,甚至没有找到过到达第五潭上方的路。于是我们利用无人机探查了一番,惊奇地发现上游还有水潭,但由于山风和信号等条件限制,我们无法继续向源头探查,看来要想弄清这里到底有多少水潭,只能依靠更专业的设备去寻访了,或者替大自然保守秘密,留下更多的神奇传说?

编辑:王剑猛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